【影音】把原民族語送進維基! 族語孵育進行式

【影音】把原民族語送進維基! 族語孵育進行式

原民根植軟實力見效,泰雅語、阿美語和撒奇萊雅語有望進入維基百科!隨著《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近期三讀通過,教育部也逐漸宣誓並跟上恢復族語使用的政策,今(10)日為近2年來推行的「教育部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舉辦成果發表會,透過計畫中所側錄的歷程影片,可以看見在許多族人的努力下,各族族語漸漸被認可為活躍語言,有機會成為維基百科認證的正式語言。 教育部為宣揚原住民族終身學習網絡,結合維基百科之「全球性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希望建置原住民族16語維基百科語言孵育場及專屬平台,將台灣原住民族各族語言推展至國際舞台。在這個計畫中,希望培養相關人才的族語書寫能力,以本族語言傳達民族知識內容,進一步達成原住民族語言活化之效果。 在活動過程中,計畫執行團隊準備了本文中的短片現場播放,介紹全球維基百科平台上,南島語言與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孵育實況,回顧截至目前為止的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孵育過程、執行期間團隊的甘苦談與各族寫手的經驗分享等;現場擺設電腦提供體驗各族群語言孵育條目查詢及瀏覽,並同步見證目前已列入全球維基百科「維基孵育場」之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活躍名單,包括泰雅語、阿美語和撒奇萊雅語都已在列。 影片中也提到,「活躍名單」雖為成為維基百科正式語言的第一步,但是也並非穩定,也許今天被認為活躍,明天就不是了,仍然需要更多使用者加入,充實該語言的條目內容,才能正式被維基百科認可。 計畫主持人林修澈教授表示,大家天天在使用中文的維基百科,對上面資訊的依賴度非常高,如果族語也變成維基百科,好奇相關知識的人就一定會去查,有人查就表示這語言是活的,語言用得多越活,用得越少越死,所以跟維基結合,是很好的推廣方式。 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