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寫論文!創新城市發展:大學教授新角色

不只是寫論文!創新城市發展:大學教授新角色

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與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今(26)日共同合辦「城市治理新模式:大學在城市發展的角色」研討會,並在高市副市長許立明、中山大學校長楊弘墩見證下共同簽訂「治理創新平台合作聯盟」備忘錄。會議強調:「大學教授不再只是發表論文,更帶領學生進入社區實踐社會創新,履行大學在城市發展中的責任」。 今研討會並由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的三個跨領域計畫,從常民生活角度切入,跟在地社區結合,具體實踐大學之社會影響力,並且嘗試以促進社會正義與提升在地認同、增進市民幸福感做為學院自身的新願景。 大學與所在的城市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學院是否可能在專業領域的知識生產之外與其所身處的社會產生更緊密的連結、甚至進一步將其所生產的知識投入社會當下的現實與立即的需求?中山大學今8月26日(三)在海景餐廳玻璃屋舉辦「城市治理新模式:大學在城市發展的角色」研討會,包括高市副市長許立明、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前教育局長鄭英耀教授、政大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主任劉吉軒、政大侯勝宗教授、林良楓教授、中山企管系教授蔡敦浩、外語系教授黃心雅、議員林瑩蓉等多人與會,共同探討大學、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與共創的可能性與適宜作法。 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在致詞時表示:高雄市在縣市合併之後已經成為一個人口全國第二接近278萬、面積幾達3千平方公里全台最大面積的巨大城市,廣域治理和過去非常不一樣,如今市政府對高雄的治理面臨一個全新規模的挑戰,他肯定中山大學在大高雄廣域治理與個案均給市府很多厚實支持力與後盾,在這種新的挑戰中市府相當樂見並期待透過中山大學與政治大學的合作所帶來的新的知識力的投入,以及這個投入能夠為市政治理提供的新契機。帶來區域治理創新作為。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中山大學期許追求成為國際一流大學,南台灣人文科技、人才培育、經濟發展的發動引擎,也要讓高雄市民感受到存在的價值,要對高雄市有貢獻,並且邀集南部各大學定期和高市長陳菊研討…等各種整合大學力量,他說,明年開始要成立創新創業學院、「西灣天使投資公司」由校友募資五千萬,希望高雄也有很好城市治理。在會中進行發表,目前擁有人類學博士學位、並且在中山大學進行企管系博士後研究的宋世祥認為:大學學院必須積極負起社會參與的責任,並擺脫傳統上學院相對不入世的狀態。 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的三個跨領域計畫,主要是1、「遷徙與物質文化」;2、「邊緣社區」計畫;3、「深層經濟與社會開創」計畫等,分別由黃心維教授、王宏仁教授、蔡敦浩教授進行成果報告。 高雄城市的發展、經濟風貌的活絡是從旗鼓鹽社區及哈瑪星展開的。為從歷史的足跡找回邊緣社區的榮耀感,「遷徙與物質文化」計畫由文學院的教授們帶領學生進行策劃與實作,運用里民提供的平房與古宅,在哨船頭社區打造藝術據點,如「陸拾陸小客廳」、「白房子」、「対面 Faces」展覽空間等。 此外,舢舨船為旗津庶民的智慧及歷史的象徵,為找回已失傳的舢舨工藝與文化,「邊緣社區」計畫由社會系教授主導,以旗津原海軍技工宿舍為基地,展開技術、宗教、庶民文化的保存工作。 「深層經濟與社會開創」計畫則由企管系的教授帶領企管系學生進入甲仙、美濃地區,進行農事體驗與田野調查。另外也辦理眾多創業及社區興業相關課程與活動,4月舉行的「打狗牽猴創業沙龍」讓6組學生對業界提出創業提案,成功媒合其中2組的學生,獲得企業贊助,而這6組創業團隊均也進駐「西灣天使創投」。各計畫深耕高雄文化歷史,教授和學生實際走入社區與居民協力恢復凋敝社區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