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談青年就業困境:大學普及滅技職 資訊業過度集中市場供需不均

學者談青年就業困境:大學普及滅技職 資訊業過度集中市場供需不均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李麗芬、鍾孔炤、余宛如今(25)日共同舉辦「青貧時代:學非所用怎麼辦」公聽會,探討學用落差的問題。吳思瑤指出,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高達六成的青年就業困境來自學用落差;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指出,台灣高等教育普及化大量消滅技職體系,使得基本勞動力出現缺口,而又過度集中在資訊科系,導致就業市場供需不均。

戴伯芬表示,過去台灣創造了「教育奇蹟」,花了很大力氣讓高等教育普及化。現在台灣的高中生幾乎百分之百可以上大學,結果這個擴張結果,卻對青年就業產生重大影響。國家基層人才的養成所——技職體系被消滅了,因為所有的年輕人都變成大學生,但許多大學生無法在就業市場找到自己的位置。

戴伯芬以日本和韓國為例,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是近來亞洲各國的趨勢,台灣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也是。但它們的擴張模式不同,不會因為廣設大學消滅基礎勞動力:日韓的擴張以增設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台灣卻把一大堆的工專、商專都變成科技大學。

戴伯芬拿出一張圖表指出,台灣高等教育的擴張在不同專業部門分配極為不均。資訊人才過度擴張,是台灣對高科技產業的迷思。因為在2000年以前,各學門的人才發展很均衡;但2000年以後,資訊類的人才竄升速度很快,但也開始在媒體上看到許多青年放棄當科技新貴,回家種田或是賣咖啡,誤用了資訊人才。戴伯芬說,很多人進入資訊業以為會有前途,過度集中資訊業不僅沒有回應其他產業需求,反而造成市場供需不均。

戴伯芬也說,日本南韓和台灣的產業轉型都是努力「去製造業化」並轉向服務業,但社會不留著自己的製造業其實是很危險的,日本很努力在做但也留不住;南韓則是轉向設計產業。而台灣還一味認為高科技、資訊產業是唯一的出路。戴伯芬表示,其實應該換個方式思考,像是因為高齡化社會,醫療產業就很重要,光是長照人員、醫護人員就已經無法滿足內需的需求。

吳思瑤指出,台灣有六成五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會重新選擇大學就讀的科系;而畢業以後,若能學以致用,平均薪資有四萬三,但若學非所用,平均薪資僅有二萬九。因此她呼籲教育部、勞動部、國發會等相關部會不應該只是「提計畫」,而是要思考如何能落實。

★更多追蹤報導

基本工資將調漲 勞團喊2萬6
近5成沒零用錢 爸爸嘆薪酸
不再是爛草莓 8年級根本就是「柳丁族」
月薪2萬3低薪族130萬人,30歲以下1/3是低薪族
40年房貸 資金負擔降低…適合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