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客家生活與流域文化 陳文輝用陶說故事

關注客家生活與流域文化 陳文輝用陶說故事

堅持「樟」與「陶」,絕對是客家產業的代表。華陶窯主陳文輝推動客家生活陶30餘年,採用苗栗當地獨特陶礦土所燒製的陶器,以及沿著客家台三線茂生的樟木林,同時帶出大安溪流域孕育的原民、河洛與客家交融的人文與歷史特色。十分關注客家文化與台灣河川流域的人文發展,陳文輝常在裝置藝術中,道出台灣族群生活的美感與精神。 二戰期間,製成火藥成分的樟腦與樟腦油的需求量大增,當時台灣佔全世界70%的樟腦產量。主要因為沿著台三線一帶,北起桃園大溪,新竹竹東、關西,苗栗三灣、獅潭、大湖等地,生長茂密的樟樹林。當時砍伐樟樹後,留下樟木頭,經多年封埋土中,受到風化後,樟木頭非但成為「奇木」,也因歲月增添價值。 二戰之後,因在地所留下的樟木頭成為「奇木」,受到當地居民繼續以雕刻技術,將樟木的價值發揮到極致。於是「三義木雕城」至現在,仍是苗栗最具產值的觀光景點。 客家在地另一個獨具特色的元素,就是產於山區的陶礦土。土質細膩、黏度高、耐高溫、不透水,藉此特性所燒製的陶器,作為儲物或蓄液皆能久藏。早期日本人用來製裝硫酸甕,也提供公賣局裝紅露新醅酒甕,而苗栗名產「玉英豆腐乳」之所以淳香,均源出苗栗陶能量變化功能。 苗栗生活陶最大特色,便是生活俯拾。取在地陶土,用台灣在地相思木燒製,木柴在高溫火燒後凝结的自然落灰,形成釉陶的美璞質素。華陶窯自1984年創立以來,堅持以「在地苗栗土」、「傳統柴燒登窯」、「民俗製陶技法」、「相思木」合而為一的技術,充分展現在地生活精神的創作美學。 樟木從二戰開始,成為客家生活中重要的經濟特色,也是客家人文重要的藝術元素。作品中展現陶與樟的協調與美感。圖/華陶窯提供 早期日本人用來製裝硫酸甕、公賣局裝紅露新醅酒甕,包括苗栗名產「玉英豆腐乳」之所以淳香,均源出苗栗陶能量變化功能。圖/華陶窯提供 在過去,因為作為經濟作物的樟木林地,便是苗栗山區原民的生活領域,常因伐木而造成族群衝突。西元1898年,徐莘田寫的一首<基隆竹枝詞>:「教郎莫去收樟腦,聞說生番出草多。」可見當時的客家族群在開山闢林的硬頸精神,也能感受透過大安流域的撫慰與調和,讓族群在互相理解中產生另一個人文薈萃的美學。 陳文輝深刻體驗這種台灣特殊生活與歷史背景的溫度,他所創辦的華陶窯也不時將這種體驗展現在陶藝創作中。陳文輝也常在演講中,強調客家文化與大安流域在地生活的人文美學,除了柴燒的陶器藝術,竹編與藺編的特殊客家文化,更成為台灣在地不容忽略的經濟技術。 藺、竹、樟與陶,是客家的在地重要元素,也是人文歷史的「說故事的人」。圖/華陶窯提供 華陶窯更為此,多次以客家人文美學,作為陶藝創作素材。從10月7日起,「客家本陶——流域文化美璞展系列」旨在呈現華陶窯柴燒生活陶之自然質樸與沉穩靜謐之美,以及大型景觀創作陶在人文園林之生活美學呈現。規劃了兩大主題:《客家生活陶陶展》與《流域文化美璞裝置展》。從創作說故事,從故事中感受台灣的人文匯流,更要呈現客家流域生態的地域情懷。 展覽日期:10月7日(六) ~12月4日(一) 地點: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台灣客家文化館-第五特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