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像與蔣介石

​銅像與蔣介石

筆者對銅像沒有特別研究,但是生性好奇的個性,我會去注意它。我猜想立銅像的原始意義是紀念某一個人,尤其是某人的事蹟,他或她不必是大人物或大思想家丶大政治家,比如說八田與一對烏山頭水庫的貢獻,立像緬懷表揚。我時常思考對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非常有貢獻的人物如雷震及鄭南榕等人,對這兩位已經成為台灣的公眾歴史人物,選擇適當的地點,立像紀念是非常有意義的。 塑造人像在華人圈子、中國人或是漢族文化中,有什麼史蹟似乎不太明顯,秦始皇陵的數千等身大的兵傭,聼說沒有一個是相同的,但是皇帝本身沒有塑像!這是中國文化很特殊的缺失。我懷疑皇帝的龍顏不能「寫真」或塑像,蒙古元朝是例外,太祖(成吉思汗)世祖(忽必烈)等元朝皇帝畫像我認為可信。我們看到關帝廟的關公塑像或是圖文中的孔夫子像,我認為這些都是描繪的工匠(不是藝術家!)想像揑造。 我們看到台灣及中國出版的書籍中有堯舜(?!)、老子、司馬遷、李白或是蘇軾等等歷史人物的畫像,完全憑空造型,長有鬍鬚幾乎是共同點。君不見曽經展示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張大千水墨畫,繪圖美加國界的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的風景,他畫蛇添足地渲染上數棟山水畫上常見的茅屋,並有穿長衫的詩人騷客遊覧其中。中國筆墨畫固有其特色,個人卻以為它作為「視覺」藝術創作,某些作品太過玄妙! 以人物塑像膜拜獨裁者 顯然不是緣起於西洋現代國家 塑像或是紀念銅像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觀賞仰望(親昵)故人的容貌,感念他/她的事蹟,尤其是對當地的貢獻與因緣,如上述的八田紀念像。人身塑像或許源起於希臘文化而發展於羅馬帝國,我們看到凱瑟的塑身或其他羅馬歷史人物的立體造型,無不感到容貌逼真。歐洲各地很容易看到人物的紀念銅像或是人身的藝術創作;紀念銅像在民主國家,它不專屬於政治人物的偶像。如果說銅像成為統治者的威權體制,尤其是作為獨裁者神化立像膜拜,我猜測不是起源於西洋的現代國家。 我的專攻或是學府教育是自然科學,而且童年僅受到三丶四年的日治時期國小教育,至國小二年級時,校園內有「七生報國」的武將楠木正成,及「負薪讀書」(抄襲中國的典故?)的江戶時代思想家二宮金治郎的銅像,這兩座銅像標準化為修身愛國的帝國教育(詳見《維基百科》資訊),沒有資源又狂大無知的日帝軍國主義者,到1943/44年面臨死戰,把銅像拆除去做炸彈(甚至淡水線新北投支線的鉄軌也不保!)。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不少集權國家的偶像,到處林立,脫離解體的蘇聯附庸國家,列寧與馬克斯的大銅像一個一個的被拉倒了。 筆者並非專攻文史,但印象中除了自然科學外,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帝國主義者,至(大正?)昭和軍國統治以始,其文宣及政風,似乎以德國為馬首是瞻(其後並與納粹主義獨裁者希特勒立盟!),我揣測立銅像的文化也是模仿德國的。筆者數次遊歴德國,幾乎東西南北「走透透」,到處可以看到紀念銅像,但是都因為個人的特殊功績,及與地緣事蹟為主要記念意義而設立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東柏林,於東西德統一以前的1978年,我與德裔同伴住宿在久仰的「菩提樹下」Unter den Linden 大街上的旅館,我獨自前往街上附近,到達久慕其名的柏林大學,一進正門大廳,赫然發現一個大的白色(大理石?)馬克思(Marx)半身塑像。我因寫此文才發現,原來馬克思也曾經就讀柏林大學(註),此外我在東德並不特别注視到他的銅像,近日看到報導馬先生(或是列寧?)的一個特大的塑像在某前蘇聯的附庸國又被遷走了。 台灣曾經有4萬5千座蔣介石銅像! 台北市的建國高中一進大門,就面臨蔣介石的大銅像,筆者也曾就讀建中,絕對知道蔣先生跟建中沒有關係!我很想知道史明奧吉桑(本名施朝暉,台北一中畢業)他就讀時的母校(建中前身,鄭南榕亦為建中校友),現在被蔣先生霸佔的位置不知道有何形象?至此連想起現在新北投公園內仍然有一個非常精緻的花岡石台座,上面有孫中山先生的半身塑像,但是材質與座台不很相稱! 猜測此銅像座台必然是日治時期的建築(被臨危需要鋼鐵的日軍拆除?),原始的銅像一定跟公園建設有關係。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的紀錄,作家林雙不的統計台灣曾經有四萬五千個蔣介石的銅像,我們若把台灣山區推測為總面積的一半,則平地一萬八千平方公里內有四萬五千個蔣介石的銅像,每半平方公里就有一個獨裁者的銅像,這個史料一定是世界上的最髙紀錄。史大林與毛澤東望塵莫及!甚至已經碎骨的伊拉克獨裁者蕯達姆(Saddam Hussein/海珊)也沒法比較,他的大銅像恐怕已久被全面刪除無遺! (註):此處筆者遵守前總統蔣中正的法令「反共抗俄」一邊一國外,當時有生命危險去研究馬克思生平。再者每日放學回家,坐汽車或是火車經過中山橋後,圓山飯店(台灣神社遺址,應該是國產)坡下的斜壁大字標語「蔣總統是中華民族的救星 !」。我們要睁眼認知維護蔣介石銅像者與主張台灣與中國統一的是「China吃拿」人吃定台灣的一批同黨餓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