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政治起伏驚濤駭浪的康寧祥

【人物】政治起伏驚濤駭浪的康寧祥

康寧祥,1938年出生在台北艋舺,家中經營一個小餅店。出生的時候還是日治時代,二戰終結也才7歲,日文學沒幾天,就過渡到另外一個政權了。小學唸雙園國小,初中念樹林中學,名作家柏楊是他歷史老師,啓發了他對歷史的興趣。樹林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七彎八拐地進了「延平補校」,因同學郭蓋世的關係,認識了其父親即鼎鼎有名的「郭大砲」郭國基省議員。郭國基常常「講古」給他聴,從留學日本參加林獻堂、蔡惠如的「新民會」,講到二二八事件及省議會參政實錄,此段忘年之交,對康寧祥一生有莫大的啓發。此外,他認識了史學和社會運動家王詩琅,就住在他家後巷,他從王詩琅處習得很多的文史知識。 31歲當選北市議員轟動地方 大學考上中興法商學院,畢業後,進中油當加油工,後升領班,一當就是7年。1969年11月,恰逢台北市升格院轄市後的第一屆市議員選舉,康寧祥出馬競選。沒人、沒錢丶沒黨派,憑著一身是膽,居然高票當選了,轟動地方,時年31歲。當選市議員後不到一個月,就幫忙黃信介角逐第一次在台灣舉行的「立委補選」,全台共11個名額。 康寧祥助選,不走傳統駡國民黨那一套,而是用台語講述「台灣歷史」,來啓發「台灣人意識」。巧的是,他得知抗日先賢連溫卿是黃信介母舅,就將兩人做密切連結,稱黃為「志士之後」,也常拿蔣渭水「台灣人愛團結,團結真有力」的話來鼓舞民眾。黃信介的場子被康寧祥用「台灣人意識」炒熱起來了,讓黃信介搶下國民黨留下的唯一「空位」。 康寧祥輔選黃信介當選立委不久,美國大使館就派人送請帖邀訪美國,但申辦護照半年沒下文,後來突然接到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約見「話家常」,還不經意問起美國邀訪的事,他告知護照辦不出來,小蔣很「驚訝」,三天後護照就由中央黨部派人送達。應邀訪美,不但讓康寧祥「大開眼界」,也帶來莫大衝擊。訪美中途,先到日本東京,看到東京帝大學生在「安田講堂」示威,和警察對峙,煙幕彈、汽油彈齊飛,令他十分「震撼」。不料到了舊金山,又碰上柏克萊大學反戰大示威,比東大更激烈!後來還在芝加哥聽馬丁.路德.金牧師的傳人傑克森牧師演講,人山人海,爭的是「Black Power」,令他感慨台灣人的「Formosan Power」何時才能抬頭? 34歲第二高票當選立委 訪美返台,他開始被列入特務跟監和電話監聽對象,長達十數年,他也「習慣成自然」。1971年10月,蔣介石聯合國代表權被中共取代,國內外情勢風雨飄搖。翌年6月蔣經國扶正為行政院長,開放年底「增額立委國代」選舉,安撫民心。他決心投入增額立委選舉,在選戰中開始挑戰國民黨政權的正當性,質疑國民黨欺壓台灣人,有如「乞丐趕廟公」,也揭發「黨庫通國庫」等,台北選情為之沸騰,開票結果,他以第二高票當選,時年34歲,是最年輕的台籍政治人物。 進了立法院,發現新舊立委共471人,康形容為「暮氣沈沈的立法院」,但他仍勉力研究預算,也時向齊世英等老立委請教。由於當時蔣經國「新人新政」,親自出席總預算報告及施政總質詢,他多次向蔣經國「討教」,並敬告他「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他也向蔣講述日治時期台灣先賢抗日及文化鬥爭,事後蔣向他表示第一次聽到,很感動。有一次,他質詢時指蔣答復是「信口而出」,還惹來蔣臉紅脖子粗。據說小蔣曾對兒子孝勇講,「康寧祥是立法院真正用心問政的立委,質詢嚴謹深入且有內容。」 在立法院初試啼聲,三年下來,引發政界注意和側目。1974年7月15日出刊的《時代雜誌》將他列為全球150位未來領袖,為台灣唯一,也常成為國際媒體訪問對象。1974年9月,他再度訪美,著重美國對台政策調整研究,見了若干美國和台灣相關政治人物和學者丶媒體人。也參加很多台灣同鄕演講,成了台灣同鄉最歡迎的島內政治人物。 黨外時期,康寧祥被《時代雜誌》列為全球未來領袖之一。(民報資料照片,黃謙賢攝) 《時代雜誌》列為全球150位未來領袖之一 返台後,康寧祥覺得媒體被國民黨長期嚴密控制,非常不利民主運動發展,於是在1975年創辦「台灣政論」,如暮鼓晨鐘,洛陽紙貴。但只辦了五期,就被警總封殺。期間,他常和雷震、齊世英丶郭雨新丶高玉樹丶吳三連定期聚會,「五大老」和「一青」,常綜談時事局勢。1977年,他和黃信介全台奔波助選,「黨外」大勝,撼動了獨占幾十年的國民黨地方政權,非國民黨人士在縣市長和省議員都大幅成長,「黨外」正式成形。 1986年12月立委國代選舉正熱烈進行,康寧祥和王兆釧聯合競選,姚嘉文、呂秀蓮、陳婉真丶陳鼓應丶黄天福丶王拓丶周平德、楊青矗、張春男、劉峰松⋯⋯十數位「黨外」都投入選戰,情勢一片大好,但16日清晨四點多,他突接神密電話通知台美「即將斷交了」。台美斷交(即中美建交)使黨外路線出現分岐,康寧祥辦〈八十年代〉、〈亞洲人〉、〈暖流〉政論雜誌,前仆後繼。黃信介則結合施明德等辦〈美麗島〉雜誌,並在各縣市成立分社,舉辦群眾運動。後者迅速擴張壯大,但也招來國民黨殘酷無情的打擊,即「美麗島事件」。許多黨外菁英被株連判重刑入獄,「黨外」奄奄一息,只剩康寧祥領著幾位黨外省議員延續民主香火,徐圖再起。以後就進入「美麗島律師團」世代,蘇貞昌、尤清、陳水扁丶謝長廷、張俊雄丶江鵬堅、張德銘等都是因為替美麗島事件辯護而投入政界的。 「黨外四人行」老康聲望達高峰 1982年6月,康寧祥率新科立委張德銘、黃煌雄加上黨外唯一監委尤清,接受「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邀請,至美國訪問,也參加了「世台會」年會,訪問過程把海內外台灣人關懷故鄉的心情串連起來,也和美國政界有相當程度的溝通,可說非常成功,造成一股旋風。此時是康寧祥從事黨外政治聲望最高峰的一刻。 在此同時,一批「黨外編聯會」的年輕世代,發起了「批康運動」,理由大致為康身為黨外領導者,但在後美麗島時代,表現不夠強硬,妥協性太強⋯⋯,此「批康」要角為邱義仁丶林世煜丶吳乃仁丶艾琳達丶鄧維楨,展開比對國民黨還要激烈批判和戴帽子「康放水」,長達一年多。康寧祥因避免黨外分裂而未刻意解釋澄清,星星之火終於燎原,1983年年底的立委改選,康寧祥居然以三萬二千多票低票落選。張德銘和黃煌雄也同時落選。黨外推荐及報備候選人24人,當選率從上屆60%降到25%,等於主張議會路線的「穩健派」大挫敗。落選後的康寧祥,在1984年6月赴美沈潛「研習」近一年,在1986年9月28日籌組民進黨扮演重要的幕後角色。 目前擔任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的康寧祥。(黃謙賢攝) 創辦「首都早報」苦撐1年停刊 同年12月7日立委國代再度選舉,民進黨拿下三成選票,贏得12席立委,11席國代,總算恢復了黨外大敗的元氣。康寧祥喊出「最後一戰」,也得到「補償式」的十餘萬高票重返立法院,直到1990年2月1日卸任,其間曽創辦「首都早報」苦撐一年二月而停刊。之後曾在1990年野百合運動時的「國是會議」擔任在野黨主要代表,達成第一屆中央民代應全部退職及總統直選重大憲政決策。1993年出任監委, 2002年2月受陳水扁總統之邀,出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2003年改任國安會秘書長,直至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第二任期,他當總統府資政四年,逐漸淡出政壇,目前擔任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他的一生從黨外運動到民進黨執政,驚濤駭浪的人生起伏是台灣政治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寫照。 (轉載《民報文化雜誌》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