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見了》:給「欠栽培」媽媽們的情書

《媽媽不見了》:給「欠栽培」媽媽們的情書

「阮如果晚生幾年,也可以讀大學,坐辦公廳。」母親的這番叨念,從我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不同的是,當我認識了許許多多跟母親相仿年紀的別人的母親,我才發現,「欠栽培」是她們那個戰後世代女人,心裏頭共同的缺口。 回想起來,這個缺口是整個時代對女性的壓抑造成的。一直以來,台灣女人從來沒有在經濟生產上缺席,農業社會時,背上揹著一個,肚裡懷著一個,下田耕種的同時,還得在廚房大灶上烹煮農忙時幫手們的點心;加工出口區設立時,大批的少女,國中畢業就搭上停在校門口候著的工廠巴士,來到生產線上,賺取家用,讓家裡的哥哥、弟弟們唸書,也為台灣賺取大筆大筆的外匯。 她們從來沒有埋怨、比較過,因為栽培男生唸書是天經地義,因為能獨立賺錢回家,是件驕傲的事,雖然在機器上反覆操勞的同時,腦海裡總不免想著:「好想唸書,好想唸書…」但血液裡總流著台灣農村樸實認份的因子,從來也不敢做非份之想。 唸書,是她們太遙遠的非份 而跟男生一樣,讓家裡縮衣節食,供著上學,就是太過遙遠的非份。 從爸媽的家,成長到為人妻、母,經濟飆速起飛,她們依舊操持,想著的是,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實現,男的、女的,能唸、能學,都要儘量栽培。於是,下一代的女兒們出頭了,甚至現在女人都當上了總統,這時,她們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才發現,一輩子就這樣過了。 從這個家,到那個家,她們卻忘了自己,除了是個女兒、妻子、媽媽,也是個人,也曾經有過年輕的想望,也有想要的人生夢想。但人生遲暮,伴隨著的台灣也老了,她們還在操持,在如此高齡化的社會下,只要她們的身體還硬朗,家裡長照照護的責任,依舊沈重地落在她們身上。 所以一部本來是想談台灣目前最嚴重的「長照」問題的戲劇,到後來,竟自然而然地有著濃濃地女性電影風貌。當鄭文堂導演跟我,仔細琢磨這個題材,成就了整個故事後,驚訝地發覺,從長照這個議題出發,微觀平凡家庭裡,看見台灣三十年來的軌跡時,女性,尤其是「媽媽」這個角色,其實才是整個家,甚至整個台灣社會,最不被看見,卻最堅實的存在。 「缺席」才能領悟到「存在」 當媽媽不見了,更明確地說,是媽媽的「犧牲」不見了,整個家會如何?甚至整個台灣社會,又會如何呢? 「缺席」才能領悟到「存在」。於是,故事就從《媽媽不見了》開始,這個支撐操持了台灣社會轉型進步,卻始終被忽略的角色。為了照見台灣數十年來的進程軌跡,每個角色,都背負了台灣人的生活刻痕。 一身是病的大男人爸爸(蔡振南飾),始終在懷想著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股市、房市狂飆,只要敢賭,輕易就搖身變成有錢人,猛然冒出的滿街百萬富翁,讓蔡振南這樣想要搏翻身的男人迷失在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裡。即使他意識到時不我予,仍舊不願清醒,因為他看過、經歷過,他還等著,下一個能乘勢而起的時機。 長子(何豪傑飾)是活在後頭一些的「錢進中國」時代,跟著大批的台商,到正要發展開放的中國打拚,最好的時候,台商、台幹威風八面,大批廉價的勞力、特許開發的權利,踩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浪頭上,風光一時。但隨著中國逐漸強大,台商的優勢早就不在了,何豪傑得跟著台商,漂流到東南亞,逐「廉價勞工」而居,他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流失,卻不願承認正視,還穿著名牌西裝,活在曾經台灣人在中國發展的美好景況中。 二女兒(侯怡君飾)是受過「栽培」的下一代台灣女性,堅強、自主、獨立,務實而努力,看似現代摩登,內心卻始終被傳統重男輕女,以及女性必須扮演持家的角色所束縛。為了擺脫這道社會枷鎖,她只有逃避婚姻,最終卻仍拋不下對原生家庭的責任,接下媽媽缺席的角色。 小女兒做了跟姊姊不同的選擇,她天真的以為「有錢」是脫掉家庭重擔的途徑,嫁了個有錢人家,卻沒想到金錢更將女人束縛到困境裡,被輕視的家庭主婦角色,讓她的生活更加左右為難。 至於長女的男友是名旅遊部落客(莊凱勛飾),則是曾經懷有遠大理想,滿腔熱血,卻在近二十年停滯的台灣社會發展裡消磨殆盡的代表。於是他選擇漂泊放蕩度日,與低迷景氣的台灣,一起消沈。 請留最後一點力氣給自己 唯一不放棄,仍舊努力追求自我的就是那個「欠栽培」世代的媽媽(楊貴媚飾),她們走過一切艱辛,知道如何咬牙面對困難,她們只是安靜付出,不是沒有想法,她始終清楚,自己的努力,是為了家人的幸福。她對人生的熱情,務實而清晰,一如一直哼著的鳳飛飛歌聲,永遠都不曾停止播放。 幾十年來,她們默默地在後頭,撐起整個台灣社會不停地往前走,沒有吶喊爭取,更不曾怨懟憤怒,人生的遺憾,只化為那句「欠栽培」幽歎著時代的不平。 幽歎的後頭,是時代、社會、我們都漠視了這個「欠栽培」的缺口,總是遺忘了這份背後沈默巨大的穩定力量,還在守本份地,支撐著台灣的家庭與社會。我們虧欠的,不只是「栽培」,更是理解與釋放,理解媽媽們在時代下的壓迫與犧牲;釋放社會上對媽媽們得放棄自我的偉大歌頌。 《媽媽不見了》這部電視電影,便是在這樣的心疼、憐惜下誕生的戲劇作品,這是一封寫給「欠栽培」媽媽們的情書。我們想跟所有「欠栽培」的媽媽們說:「用盡力氣操持的一生辛苦了,最後,請一定要留點力氣給自己…。」 【相關連結】《媽媽不見了》官方粉絲頁》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