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香港

哀香港

1984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曾提出「一國兩制」論述,承諾1997年香港回歸後,港人治港,香港的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制度50年不變。鄧的如意算盤是利用香港成功的過渡和治理經驗作為統戰台灣的樣板,「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以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如果鄧小平地下有知,他一定死不瞑目。因為回歸後,香港每況日下,不但香港人不相信一國兩制,台灣人更嗤之以鼻,敬謝不敏。胡錦濤在2012年7月1日抵達香港回歸15周年慶典時,成千上萬的港人上街遊行示威,向胡嗆聲和抗議,表達對中央政府的不滿。根據民調,越來越多的港人認為他們是「香港人」,排斥「中國人」的認同。香港大學2013年的民調顯示,18到29歲的香港人中,只有14.6%的人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包括「中國人」和「香港的中國人」)。港大6月26日所做的同樣調查,只剩下3.1%自認是「廣義的中國人」,62%的年輕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香港2003年與中國簽署CEPA(更緊密經濟夥伴協定)後,香港企業大多遷往中國,留下的製造業寥寥無幾,僅依賴服務業支撐本地經濟,不僅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而且貧窮人口越來越多。CEPA允許每天150名中國人到香港工作,目前已超過百萬人,越來越多的中國勞工降低了香港整體的薪資水平,這也是為何香港貧窮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 來自中國的陸客擠占香港生活空間和資源,「逼爆香港」,太子黨富二代掌控中環的投資銀行金融機構,北京駐港的「中聯辦」越來越強勢插手香港事務,以廉政公署代表的廉潔香港已受到中國官場腐蝕。 2012年9月香港特首梁振英試圖在香港所有的學校推行「愛國主義教育」,而爆發了大規模「反國教」運動,12萬人包圍香港政府總部,高喊「我要思考,不要洗腦」的中學生要求梁撤回必修的「道德與國民教育科」。第二天台灣各界召開記者會聲援,參與聲援的就有「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總指揮林飛帆--兩年後太陽花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親中資本入主香港新聞界後,香港新聞自由受干涉大幅緊束。三年前「明報」的總編輯劉進圖不但被撤換,而且劉在光天化日下在街頭受暴徒揮刀襲擊。出售批評中共及其領導人的銅鑼灣書店老闆「被失蹤」,中資收買港媒,已染紅香港主流媒體。 香港回歸後所呈現經濟、社會和政治危機,也催化台灣2014年三月太陽花運動青年學子的反服貿和反中論述。曾經有幾十位香港學生參與立法院外街頭的靜坐,告訴台灣人「不要有第二個香港」,在他們學校貼出支持台灣佔領行動的大字報和口號,其中有一句最有深意的是,「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台灣的太陽花運動的確對香港佔領中環的運動有啟發和鼓勵作用。這個所謂「占中」運動的訴求是港府和北京必須遵守承諾,讓港人在2017年一人一票,自由選出「行政長官」。但北京最怕的是人民享受自由,不聽話,因而不但限制選舉人(不是一人一票),也限制候選人資格,規定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是「愛國」的,不能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這就是大多數港人所擔心的假選舉和假民主。 新選出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父母從上海移居香港,她是港人嗎?她的丈夫兒子都在北京工作,她只是北京政權在香港的代理人。從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不到20年北京對香港已經是「一國」重於「兩制」。北京在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已成為空話。習近平以中共領導人之尊蒞港,仍受到6萬港人抗議。嗣後他將用鐵血手腕控制香港,打擊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和獨立。 1997年6月30日,筆者曾與幾位立法院同仁到香港觀看香港的主權移轉;在晚會上一位英國女歌手唱著「夏日最後的玫瑰」( The Last Rose of Summer)謝幕,筆者迄今對這首名曲的旋律仍記憶猶新。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爵士(Lord Byron, 1788-1824)同情歐洲精神文明發源地的希臘被土耳其佔領,曾參與推動希臘獨立,寫了情文並茂的「哀希臘」詩篇。筆者用哀香港為題,祝福不屈不撓,繼續為香港的自由、民主和獨立而努力奮鬥的香港志士。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