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十大年度新聞】10.香港占中爭普選



香港「佔領中環」運動後來又稱「雨傘革命」或者「雨傘運動」,它們訴求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首長以更民主的方式選出。箇中關鍵不在於「一人一票」的普選,而是候選人的產生方式。

依照香港基本法規定,特首候選人要由提名委員會提名產生。北京和港府目前設計的方案是由12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由「工商金融」、「勞工社福宗教」、「專業界」、「民意代表」等四大界別組成。一般相信,如果依照上述方案操作,只有親北京的「建制派」政治人物可以通過提名委員會的程序而取得候選人資格。其它無論民主派或獨立參選人,都不可能參與特首普選。

2013年1月16日,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戴耀廷在「信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其中倡議發動1萬名抗議者在香港市中心中環靜坐抗議,以癱瘓香港政經中心的方式逼迫北京改變立場。」

戴耀廷在緊接著的文章中,提出了活躍的民主派牧師朱耀明和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教授陳健民兩人,都是佔中運動很好的領導者。從此戴、朱、陳被稱為「佔中三子」。

經過6月的一次自辨公民投票,占中團體確定以「公民提名候選人」做為占中運動主要訴求的普選方案。而行動日期隨後確定為10月1日。

雨傘運動的另一支主要力量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和學運團體「學民思潮」。為了替預訂10月1日發動的「佔中」暖場,他們從9月22日到26日發動罷課1周,吸引超過1萬名大學生和中學生響應。

9月26日深夜,預訂結束罷課的日子,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連同一百多名學生突然翻過鐵欄竿進入香港政府總部前的「公民廣場」。黃之鋒隨即遭到逮捕,但卻吸引了成千上萬名香港群眾到場聲援。

28日凌晨1點40分,到場聲援的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宣布佔領中環行動正式啟動。

從27日開始,香港警察多次使用胡椒噴霧試圖驅離示威者,抗議群眾自發性地以雨傘阻擋,「雨傘革命」的名稱從此不脛而走。28日下午,警方武力升級,開始使用催淚彈驅散群眾,這也刺激更多香港市民走上街頭。自發性地形成了「金鐘」、「旺角」和「銅鑼灣」三個佔領區。

香港政府在11月27日首先派出警察清理旺角占領區,雖然清空了路面,但抗議群眾仍然聚集在人行道和附近的馬路上,不時與警方發動推擠衝突。

12月3日,「佔中三子」主動前往警察局自首;但「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和另兩名成員以「無限期絕食」持續抗爭。

「佔中運動」的主要訴求:「(候選人)無篩選的真普選」並沒有成功。但整場行動開啟了香港的「政治世代」。回顧「佔中」到「雨傘運動」:參與民間公投的79萬人中,66萬人要求「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超過萬名中學生和大學生參與罷課;20萬人上街抗議警察濫用催淚彈。

然而經過了這場表面上並不成功的公民抗命行動,相當一部分香港人正式將他們對政治的要求擺上檯面:他們要求一個和香港社會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規模相稱的政治制度。這已經不是一小群政治菁英的抗爭,而是一整個世代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