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年金制度改革的急迫性

台灣年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與急迫性,眾所公認,因其影響者不只在政府財政,還在於職業及世代間的分配嚴重不公,等於為社會的對立衝突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因此,在2013年時年金制度改革的議題幾乎成為所有國人的注目焦點,民進黨及其他民間團體數度公開呼籲總統應就此召開「國是會議」,但當時馬英九正處民調最低落時期,擔心召開「國是會議」等同自行宣布治國無能必須仰賴眾人,故而師心自用,逃避閃爍一延再延,最後落得一事無成不了了之。 這次希臘爆發倒債風暴,不僅造成歐元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歐元與美元匯兌率跌至近乎1:1,全球股市都全面遭受波及;考試院長伍錦霖昨有感而發,強調年金改革非做不可,也透露上週已當面請求立法院協助推動法案審議,立法院長王金平點頭表示同意。對此我們對伍院長的及時忠告表示肯定。事實上,依據財政部公布的最新國債鐘訊息,截至2015年4月底止,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5兆3709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增加至2625億元,平均每人背債24萬元,較上個月增加1000元,為近11個月以來新高;但由於政府所公布的債務屢遭外界質疑失真,主計總處自2009年起揭露潛藏負債,除2010年金額減少外,近年來都持續攀升;2013年已達17兆1411億元,2014年則已飆至18兆506億元,一年增加9095億元,總計去年各級政府總負債加計潛藏債務總計25.14兆元計算,其中軍公教退休金及勞工保險潛藏負債最多,分別達8.66兆元及8.77兆元。換算下來,平均每位國民背債己破百萬元,高達107萬元。 事實上,當初馬英九雖未召開「國是會議」,但行政院與考試院的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在2013年的1月30日還是提出了我國「勞年金制度及軍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規劃」;民進黨亦在官方版公布後,發表其「建構社會團結模式(social solidarity model)的年金制度改革計畫」,但兩個公務人員退休年金改革方案送到立法院審議已兩年多,在各黨意見僵持下,至今無具體進展。兩黨年金改革方案中主要差異在於對各職業保費分擔比例、所得替代率及是否提高基金提撥率及延長退休年齡等許多議題上。 但同時,不管是政院版或民進黨版,同樣備受批評之處在於對投保薪資、年金計算基礎,含混不清未有合理之說明,如此一來財務怎可能進行精確計算?尤其對於各種退休金制度之「屬性」此以最為關鍵之定位定性問題,細看兩黨版本皆犯了雜亂無章張冠李戴的弊病,也因而對各種年金應採「DB-確定給付制(隨收隨付或部分提存)」、「DC-確定提撥制(完全提存)」之區分模糊不清,更有甚者,兩黨都迷信舉世無一「完全準備基金」制度,其結果就是基金餘額不斷擴大,然後政府在將這龐大的資金委託投信代操,任尤其在極「不穩定」 的全球金融市場中拿軍公教及勞工之退休救命錢,任其在市場上大玩特玩、操弄行情甚至興風作浪,不僅無法維持財務之健全,反而製造更大的「財務風險」!其影響所及,非只是可不可以領到退休金的問題,甚至製造「社會之恐慌」,而衍生「社會危機」,導致全民遭殃!這在四大基金委託代操發生弊端,許多投信爆發監守自盜中飽私曩之犯罪行為,並有多名基金操盤人被起訴時,社會上的討論大約已取得共識,那就是「完全準備」的錯誤觀念沒有去除,真正的贏家,只有「投信」和「商業保險公司」;對軍公教或勞工,以及全體納稅人等,不論是那一個「世代」,都是輸家。 因此,在下一會期如果年金改革制度真能排入議程當中,則兩黨均必須抱持負責的態度,因為一黨不能將問題不負責任地丟給另一個政黨,另一個政黨必須體認到這將是其未來執政時也必須面對的問題,故縱使在一些議題上仍有歧見,但年金制度的改革攸關台灣存續發展及人民生存生計至鉅,朝野應該在異中求同的善意下,盡力從事可立刻付諸執行的改革,也就採取分階段的改革亦可,如此才能避免台灣步上希臘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