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議員的角色扮演

國會議員的角色扮演

民進黨針對明年初立法委員選舉,展開初選提名作業,區域立委丶不分區立委,哪些劃為艱困選區等,均列入考慮。除了贏得2016總統大選,民進黨也展現雄心大志,立委過半完全執政。面對公民團體丶友黨人士,也欲角逐立委席次,如何分進合擊,柯P模式是否可行,均倍受矚目。 其實,明年元月的立委選舉,意義不凡,除了民進黨是否立委席次過半,國民黨目前超過半數席次的生態是否改變,公民圑體能否如願以償,在立法院取得一席之地。台聯丶親民黨是否仍可超過門檻,分得不分區席次。這些攸關未來四年的立法院運作,也是政治發展的重要變數之一。此外,近年來公民運動此起彼落,去年太陽花學運達到高潮,占據立法院議場,長達二十多日。緊接而來,罷免立委丶降低公投門檻丶召開憲政國是會議呼聲,柯P異軍突起,全民參與開放政府訴求獲得巨大迥響。 推派代表角逐立委席次,婉軍來勢洶洶,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充分反應這些對於代議政治的失望不滿。推動直接民治困難重重,但是年輕世代丶網路世界的傳播模式丶透明丶課責丶參與丶開放政府等,銳不可擋,全球發展趨勢,地方政府首當其衝。組織制度運作逐漸改變,e公民丶e民主丶e參與,ivoting丶電子治理丶開放資料丶開放政府等。中央政府及直轄市政府,均宜善加規劃,多掌握此種潮流,了解先進國家的進展,配合國情,適時提出因應方案。台北市政府在柯P主政,大力提倡公民參與開放政府,應有領頭羊作用。 立法委員選舉以及立委的角色扮演,也不可避免受到挑戰及衝擊。民進黨面臨如何與第三勢力合作問題,國民黨如果一意孤行,區域立委員選舉結果不堪設想。維持單一選區,在台灣變遷的政治生態,兩個主要政黨的認同支持者比例下降,公民團體所以不可低估,乃是任何選票動向均扮演關鍵力量。也反映民心向背,對於立法院丶國內政治人物丶既有政黨等不滿異議。可見的未來立委提名丶選舉過程丶參選人數丶選舉結果,均可能出現類似柯文哲現象。 國會議員的角色扮演,因為政治體制(總統制丶議會內閣制丶雙首長制等),政黨特性(內造型丶外造型),該黨是否執政黨(執政黨議員丶在野黨議員),資深歷練(資深議員丶資淺議員),黨紀作用及政黨認同,政治人格及價值觀(理想型丶現實型),選區作用(地方型國會議員丶全國型國會議員),財團利益作用(經濟實惠取向程度)等,可以區分為數種類型。從國會議員實際問政行為可以掌握分析,國外類似研究不少,國內除了國會監督團體,亦有大學政治學研究中心,致力此課題,這些報告均有參考價值。 在立委選舉面對新的政治生態,人民丶公民團體丶主要政黨均可愼思,國會議員的角色規範丶角色調整丶角色扮演等,如何因應新的變局,對於台灣民主政治丶政局穩定丶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等有所助益,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立委人選,包括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尤其民進黨責無旁貸,採取柯P模式,與社會各界優秀人選合作,如此不但有機會贏得半數席次,也有助小英總統大選。最重要為台灣政治文化丶政治發展,樹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