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有形跨海大橋的橋易修 無形友善外勞的橋難搭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這週二發生嚴重坍塌意外,數艘漁船遭壓毀,油罐車撞擊橋墩後燃燒起火,除了有民眾受傷外,主要是橋下 3 艘漁船遭到橋身重壓沒入水中,船上的外籍漁工因此受困,造成外6名外籍漁工罹難。這次的斷橋事件,引發橋梁定期維護、消防人員下水設備與訓練完善等議題的討論。

由於傷亡以外籍漁工,此一斷橋意外不僅讓眾人檢視橋樑安全等問題,也讓外籍漁工的惡劣工作環境再度浮出檯面,也喚起民眾的記憶,讓社會大眾認識到外籍移工下班之後,需在海上顧船,待在「又臭又冷」的港口,由此可知,此次斷橋事件死亡的漁工全為外籍並非偶然。換言之,這次不只是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斷裂,也凸顯我們友善或人道對待這些「外來勞動力」的心橋,始終未能搭建起來。

台灣農業勞動力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隨著科技發展及技術進步,農漁業部門受到全球化的衝擊,尤其隨著人口老化,以及年輕勞動力流失,產生台灣農漁業勞動力高齡化問題,農漁業的人力發展出現斷層。以漁業為例,常需以外籍或大陸漁工等外來勞動力填補,但不准海上船屋的漁工登上台灣土地,生活環境不佳,不但安全與衛生堪慮,也曾發生燒死人的意外

雖然近年為了外籍漁工與船員的生命安全,政府發布「颱風期間漁船進港及船員避風處理原則」,也就是當政府下達上岸避風命令時,總噸位未滿一百之中、小型漁船船員應全數上岸避風;總噸位一百以上之大型漁船,應有足夠人力留守。但是前述規定不適用風平浪靜的平日,在漁港的生活作息裡,沒出港的時候,漁工大部分還得顧船。雖然可能有民眾顧慮來自不同國籍的漁工上岸後可能產生人員管理問題,以及考慮到安置成本與場所。但若一一檢視前述的理由,根結仍在我們對於外籍漁工的差別待遇。

所謂「有形跨海大橋的橋易修,無形友善外勞的橋難搭」,此次斷橋事件,除反映橋樑管理與維護的問題外,身處多元環境,也能接受同性婚姻等多元價值的台灣社會,對待外來勞動力仍未能搭建好具有認同感與國際友善的心橋,對於一向標榜重視勞工權益的我國,是相當諷刺的。

尤其隨著全球移動力的普及,不論是我們本人或是親友、其他民眾都可能有機會到其他國家任職謀生,設身處地,也希望能獲得相等或適切的人權保障。在釐清相關部門的責任歸屬時,也能將事件的發生當成面對外籍勞工人權保障的唯一與最後一次機會,從內在價值與外在制度面,真正友善與平等的對於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奉獻數載歲月與心力的各類型外籍勞工,以具體行動表示我們對於不幸意外罹難外籍漁工的哀悼之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