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單厚之】當病毒不再「中國」 肺炎不再「武漢」

蔡總統陳時中交換意見。圖片來源:中央社
蔡總統陳時中交換意見。圖片來源:中央社

美國總統拜登26日簽署行政備忘錄,禁止聯邦政府各單位使用「中國病毒」等字眼,以免助長仇外情緒,導致民眾對亞裔毫無根據的恐懼與長久的污名。

拜登競選時的基調就是要團結美國、修補傷痕、導正川普四年的錯誤,上任第一天就簽署17項行政命令,推翻多項川普任內的政策;禁止使用「中國病毒」也是基於相同的思維,一方面團結美國的少數族裔,一方面為將來跟中國打交道做準備。

台灣一直緊盯拜登上任之後對中、對台政策的變化,近來無論美國、台灣的國際政治學者大概都一致認為,拜登對中國的態度未必會比川普更軟,也似乎不急於跟中國展開談判,但未來美中的對抗必然不會像川普後期那樣劍拔弩張。

拜登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非威脅,兩國之間會有「競爭」,但不會有「戰爭」,拿掉這類「精神勝利法」的羞辱式名詞,表達對彼此的基本尊重,是雙方關係和緩、恢復對話的基礎。

美國在換黨、換人執政之後有不同的作法、思維,天經地義。比較尷尬的是台灣,民進黨仍然完全執政,民調也顯示民進黨仍獲得相對多數民眾的認同,但美中競爭型態改變時,民進黨也不得不隨之調整。

在拜登禁用「中國病毒」字眼之後,鄉民才赫然發現,原本堅持使用「COVID-19(武漢肺炎)」的指揮中心,早在去年12月9日就拿掉括號中的「武漢肺炎」,只用「COVID-19」了。目前國內只有中央社和親綠媒體,至今仍堅持用「武漢病毒」。

雖然原本川普使用「中國病毒」、指揮中心堅持「武漢肺炎」,都聲稱是事實陳述,但這種貶抑對方的方式,跟數十年前的「共匪」、「殺朱拔毛」,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透過羞辱對方來區分敵我,營造一種優越感來凝聚內部。這種作法也只有在雙方高度敵對的情況下,才能發生效果。

指揮中心不再使用「武漢肺炎」的說法,其實也是因應美國大選結果的「超前部署」,如果當初沒有做,到現在才做,就會變得非常難堪且突兀。民進黨政府雖然在美國大選中給人押寶川普的感覺,但在川普落選之後,民進黨政府也的確開始調整原本的路線跟作法。

但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民進黨一直都走在「親美仇中」的路線上,從當初的小明們、口罩國家隊,趕走愛奇藝、台灣淘寶,乃至近來文化部禁中國童書、交通部禁陸製區間測速器,都一直看到同樣的影子。很多的決策並不以台灣本身的利益、該堅持的價值為主要考量,只要感覺能夠貶抑中國、懲罰中國,就覺得是台灣的勝利、台灣價值的勝利。

民進黨今天的困境是,雖然領導人知道面對美中台的新局,戰略上必須要做相當幅度的調整,但民進黨人跟支持者已經習慣了膝反射式的「逢中必反」,所有跟中國沾上邊的都要徹底否定、貶抑、輕視,即便領導人有心,都很難去改變這種集體情緒,拉動民進黨支持者在政治光譜上移動。

雖然拜登跟中國之間未必會在短期之間改變兩國的關係,但既合作又對抗、既合作又競爭必然在未來會發生。如果屆時民進黨的思維跟作為,仍然無法調整到合適的戰略位置,結果不是民進黨被美中邊緣化,就是整個台灣都被邊緣化。

而國民黨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民進黨的眼裡只有「共產黨的失敗」,國民黨的眼裡只有「民進黨的失敗」。對於「川下拜上」這樣的新局,國民黨人只看到民進黨押錯寶、民進黨難堪,就覺得自己獲得了「精神勝利」。

面對美中關係的新局,理論上國民黨調整的陣痛會比民進黨小得多,但國民黨始終無法拉高格局,從拜登的角度看到自己的角色、找到合適的戰略位置,所以自然找不到其他任何的出路,永遠只能把民進黨失敗當成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存在價值。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