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建成】從電影《阿嬤,不要忘記我》一窺非正式照顧者的悲歌

Overlapping silhouettes of elderly or old age people, raging population. Fully re-positionable element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改編至日本暢銷繪本的《阿嬤,不要忘記我》,是一齣從小男孩視角探討家人失智議題的電影。相較於劇中孫子與失智阿嬤之間感人的對手戲,理所當然必須辭職在家照顧失智婆婆的媳婦,一如目前日本與台灣社會多數長照家庭的真實寫照。這群「介護離職」的非正式照顧者,不論曾經為家庭做出多大的犧牲,卻註定只是個平凡的配角。

「介護離職」已成為高齡社會下的常態。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雇用動向調査」結果顯示,日本因照顧身心失能家人而離職的人數,並未隨著介護保險在2000年時開辦,以及長照服務量能的提升而明顯減少。相反的,離職人數卻呈現上升的趨勢,並且在2013年時創下新高紀錄,來到9.34萬人。之後雖因安倍政府在2015年時提出「零介護離職」政策,隔年略微下滑至8.58萬人,但在2017年時又再次突破9萬人。

除了因照顧而離職外,還有相當多的非正式照顧者囿於經濟壓力而被迫淪為多重身份的「斜槓中年」。不同於一般的「斜槓青年」,這些兼職的非正式照顧者,不是為了「創造職稱」、增加競爭力,更不是為了「自我實現」,而是一方面要扛起沉重的照顧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擠出時間打零工、幫忙分攤家計。

此外,另一種常被忽略的「斜槓中年」,則是白天正常上班、晚上照顧失能家人的非正式照顧者。根據日本Toray研究所的報告,在目前6,600萬的工作人口中約有五分之一(意即超過1,300萬人)是屬於蠟燭兩頭燒的「隱形介護」者,不僅年齡多超過40幾歲,其中也包含為數不少在企業內擔任主管或經理職者,日本媒體甚至以「介護離職預備軍」作為標題,來凸顯「隱形介護」問題的嚴重性。

俗話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但對於長照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而言,第二人生卻是從被照顧者離開後才開始。如果屆時已步入老年,這些非正式照顧者的新人生要從何開始?更不幸的是,由於長期所累積的照顧壓力,導致有些非正式照顧者在卸下照顧責任後,自己也成為另一個依賴他人的被照顧者,或是因不堪照顧壓力折磨而發生「介護殺人」或自殺的憾事。

並不是所有的非正式照顧者都像《阿嬤,不要忘記我》劇中的媳婦一樣,最終都能盼到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因為被照顧者的失能等級不同,也不是政府或市場上所提供的服務都適合失能者的需求,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有多少人願意成為非正式照顧者?而從衛福部民國104年《全國國民長照需要調查》資料來看,我國約有230萬工作人口因照顧失能家人而受到影響,其中有13萬人離職、18萬人減少工時,相較於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而言,不論是「介護離職」的人數,或是「隱形介護」占工作人口的比例,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高齡海嘯來襲,政府聊備一格的「長照2.0」未來該如何「照顧」這群非正式照顧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