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昭禎】「加薪」是測總統參選人罩門最好的量尺

意在言外?阿扁稱不後悔力挺郭國文、蔡英文
圖片來源:民視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如果說選舉是「選賢與能」,那麼「加薪」就是測總統參選人是否夠格,最好的量尺。否則勞動部長怎會開支票,表示蔡總統若連任,基本工資可從23.1K拚到30K。而蔡總統也在執政三周年記者會中向資方喊話:「該加班就給勞工加班」,難道不就是要爭取勞工的認同嗎?所以另一參選人才會講「勞工要加薪,而非加班」,並提加薪四部曲搶票。

儘管2020才要選總統,但最新公布的「2019社會信任調查」卻顯示,民眾對當局的施政能力「不信任度」高達五成五,且各類政策中又以「勞工政策」的不信任度最高。顯然唯有能翻轉此一態勢的參選人,才有機會獲勝。但為何蔡總統會失去「心中最軟一塊」的支持?其實從蔡總統對「一例一休」的發言反覆便能明白。

記得今年5月16日蔡總統才在大里工業區對著雇主說,希望勞動部進行勞動檢查「不要太為難企業」;一轉身又說應找出給勞工加班的空間,這種見人說人話的作法,自然難以博得百姓信任。何況勞工的收入如果夠生活的話,哪裡需要靠加班補貼,再說有很多人加班是領不到加班費的。

在網路科技泡沫化與全球金融海嘯的襲擊下,加薪已是凍薪日久後的全民共識。因此當主計總處宣布2018年平均薪資41K,創下近18年最高增幅時,蔡政府一度相當引以為傲。但沒想到不敵物價,換算成實質薪資反而倒退,比17年前還少。

為了搶救低薪族,當局不斷提高基本工資,終於從今年起告別22K。然而經統計分析卻發現,從2012年至2017年薪資結構已出現兩大變化,一是薪資成長M型化,另一是薪資差距擴大。

首先將所得分為十等分,比對各等分薪資漲幅,前10%與最後10%的增加幅度都比「中位數」高,顯示中產階級的加薪程度不如高薪者與基本工資族。其次這6年來,薪資「平均數」的成長亦高於「中位數」,以2017年為例,年薪平均數是60萬元,中位數僅47萬元,兩者差距已達13萬元。這份調查的總數共750多萬名上班族,所得在「平均數以下者」佔66.28%,意即有500萬人的年薪低於60萬,可知高薪者與中產階級間之薪資差距逐步加大。所以每當政府宣稱「平均薪資」創新高時,便會引發民眾不同的感受。

加薪事涉個人才幹、表現,以及產業榮枯,既受國內市場左右,又被國際景氣所影響,當然不能只靠拉抬「基本工資」,讓雇主買單解決問題。因此另一總裁級的參選人便提出,(一)成立薪資大平台;(二)不提供標案或補助給低薪、不加薪的賺錢企業;(三)協助沒賺錢的企業幫員工加薪;(四)翻轉技職教育等四招,相較之下,顯見其實務考慮周全。

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坦言之「果凍」參選人的加薪四部曲,雖然涵蓋面廣,但現今公私部門都有在做,必須找出「魔鬼」,並使其變成「天使」才能產生效用。建議將薪資數據與技職教育,甚至是企業績效掛勾,諸如股價200元的公司,員工薪水如低於「中位數」,即失去適用《產業創新條例》之資格。抑或公告職業院校畢業生之薪資,以供考生選填志願參考;甚至是技職大賽得獎者有保證薪資的獎勵。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蔡政府因前朝抒解低薪成效有限而上台,如今百姓也會以同一標準衡量當局的施政能耐。那麼就請大家用「加薪」這把尺,好好端詳各路總統參選人,找出心目中理想的賢才,將台灣的未來交給他掌舵。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