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昭禎】年紀大就沒用了嗎?

portrait of a sad asian senior man sitting by the window hand on chi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年逾五十的老王,大專畢業且健康,但自從不打算跟著工廠搬去越南後,謀職四處碰壁。看了人力銀行新近發表的調查才知,原來和他一樣有「年齡困擾」的人還真不少。然而當局不正是為了增加資深勞工的勞動參與,而提出中高齡就業專法,怎麼還沒產生「立竿見影」之效?

以前大家都相信「愛拼才會贏」,多數人希望趁著年輕工作存錢,然後早點退休含飴弄孫。不過受到平均餘命延長與年金改革的影響,現今想早退談何容易,再說企業用人「有」年齡顧慮,也是公開的秘密,所以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競選時,便推出制訂中高齡就業專法的政見。

雖說近十幾年來我國45至64歲者,不論哪個年齡層的勞動參與率都呈現逐年增高之現象,特別是女性,但與日、韓、新加坡等國相較,仍略遜一籌。何況還有「高齡少子化」勞動力不足的壓力,因此行政院通過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除了提供雇用政策獎勵外,也對年齡歧視提出明確的界定與罰則,甚至放寬業者可和65歲以上勞工簽「定期契約」之規定。

如果從勞動市場供需及影響青年就業兩層面看,當局的努力顯然是力有未逮。因為由中高齡勞動調查得知,有意願工作的中高齡約20萬人,其中六成一的人希望從事生產操作性的職業,另三成則以體力工為目標;期待薪資落在31500元左右,同時有超過七成的人表示,工作類型以打工或派遣較合適。可見資深勞工最需要的是彈性工時,與作業環境之職務再設計,而非定期契約,或雇用補助。

中高齡族群囿於體力、個人健康或照顧家人等限制,若無彈性工時制度,不是得經常請假,就是成為打工族。否則企業招募就會像台鐵,去年以全時工作為條件拜託退休司機員回任,結果僅1人接受。再者有意再就業者多選擇基層勞務性職業,對雇主而言,這類工作自是較樂於交給年輕人去做,而這也是年齡歧視的根源。所以若想促進中高齡就業,又不會衝擊到青年,最好的辦法就是「職務再設計」。

其實行政部門並非不知道,可以透過工作環境、科技設備,或調整工時管理制度等,去除中高齡之就業障礙,諸如;使用大尺寸的電腦螢幕、在生產線上加裝放大鏡,解決視力老花的問題;考慮銀髮族的體能,增加工作時間中之休息次數;抑或將中高齡員工無法填滿的工時,留給新鮮人實習,打造世代雙贏契機。但遺憾的是政府的職務再設計補助,每案10萬元,以勞動部為例,民國109年這個項目的預算共755萬4千元,可知一年協助廠商個數不滿百,請問能發揮多少功效?

欲去除年紀大動作慢、學習反應力差等刻板印象,如果只想靠這部中高齡就業專法達成目的,無異緣木求魚。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除非在政策引導中有更縝密的規劃,好比將銀髮族再就業定位在輔佐青年的角色,幫忙年輕人托兒、指導孩童課後學習;還是運用科技輔具協助中高齡從事農業,才能扭轉社會對高齡者的負面標籤,並消弭因年金改革所引發的世代對立危機。

蔡總統以華麗的政見取得大位,若想繼續擔任台灣隊長一職,勢必在落實政見上更加用心,顧全各年齡層的考量,而非拼命推銷「芒果乾」,忘了身為國家領導,對全民所肩負的責任。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