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梁國源】台灣疫情控制得宜 經濟復原速度將領先歐美

台灣又見零確診  陳時中宣布民眾可捐口罩助世界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武漢肺炎(COVID-19,亦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各國實施多項防疫管制禁令,直接影響生產消費等經濟活動,重創金融及原物料市場,其中運輸和觀光需求急速萎縮,尤其供給面產生人流、物流等困難,勢將拖累全球經濟表現。

疫情造成供給和需求衝擊 全球經濟動能受壓抑

疫情發展至今尚未明朗,尤其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交互作用之下,讓人更難以釐清疫情究竟將對全球及台灣經濟帶來多大衝擊;梁國源解釋,武漢肺炎原是健康危機(Health Crisis)議題,但疫情引發後續全體人類的恐慌,加上政府祭出檢疫隔離措施,供應端出現人流、物流中斷,引發斷鏈危機;需求端則面臨觀光、運輸需求緊縮,消費、投資動能下降等,全球經濟的消費、投資、生產等三大動能均受壓抑,僅政府支出得以撐住經濟。

疫情造成兩大衝擊,一個是供給面衝擊(Supply Shock),包含全球供應鏈的缺料、斷貨危機等等;另一個則是需求面衝擊(Demand Shock),也就是貨品和服務的需求意外受創,尤其對勞動市場的打擊,影響眾多人生計,供給面加上需求面的衝擊,成為這次疫情引發經濟危機的兩項重要因素。幸好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得宜,不至於像西班牙、義大利因為疫情失控造成景氣重創,甚至發生經濟危機的風險。

當衝擊開始時,可想見的是中小企業開始發生周轉不靈、信用評等被降級等金融層面的壞事如浪潮般不斷湧出,回歸到疫情分析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層面,可從實質面、金融面、底部形成及長期影響等四個階段來說明,階段一為經濟及企業損失,階段二包含金融傳染和反饋循環,階段三是底部形成,階段四則是長期面的影響〔如圖1〕。

經濟活動急凍(Sudden-Stop)導致經濟和企業損失,疫情衝擊實體經濟,已讓企業面臨營運危機、利潤銳減、三大財務報表品質下降,均會造成經濟成長動能受抑,尤其金融錯置(Financial Dislocation)造成三大財報品質惡化,流動性不足侵蝕經濟基本面,當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低,導致金融資產價格驟跌、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企業面臨強制去槓桿等問題衝擊金融面,並反饋影響實體經濟,就恐引發金融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形成惡性循環〔如圖2〕。

經濟成長呈大U型復甦 Q4後重整速度快

觀察目前疫情擴散情勢,有8成機率出現U型緩步復甦,以我國目前的發展趨勢研判,以大U型復甦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目前各國通力合作抗疫且寬鬆貨幣政策實施下,財政政策得以有效提振經濟,全球經濟放緩將持續至第4季中期,目前觀察以航空、旅遊業等受衝擊最重,但其他產業將在第4季漸漸復甦〔如圖3〕。

針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報告,將下修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至-4%,現在要預測經濟成長率還言之過早,主要是因為疫情接下來的發展,以及相關疫苗研發等等都會影響經濟成長率的表現,雖然目前看起來台灣經濟有不保1的風險,但不至於落到-4%的嚴重地步。就算狀況比金融海嘯時嚴重,我國衰退幅度也不至於那麼大。

台灣並非IMF會員國,所以IMF對我國情況自然沒那麼詳細了解,但不可忽略的是,IMF有自己的預測模型,不論是經濟重創供應鏈、全球需求急凍等評估,對台灣以開放出口導向為主的小型經濟體來說,衝擊仍十分嚴峻,這也是新任政府即將面臨的挑戰之一。

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得宜 復原速度將領先歐美

到目前為止,台灣疫情算是控制得不錯,從最近幾次零確診加上無大型社區感染來看,台灣恢復的速度會比歐美來得更快,而且我國失業狀況沒有那麼嚴重,目前也沒有聽聞大型企業裁員,我們頂多是放無薪假,因此重整速度會較快。

儘管大環境不樂觀,出口、民間消費不振及受信心影響的民間投資下降會衝擊我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但台灣仍有三大正面因素支撐,首先是政府支出會增加,將推出龐大的財政刺激政策;其次是油價大跌,可使我國貿易順差增大,最後是民間投資在台商回流的趨勢下增加,這將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率的三大支柱。

雖然現在台灣還不至於到封城、封市的地步,且經濟沒有馬上急凍,這皆是因為醫療產業從上到下承受了極大的風險與付出,尤其相關護理人員及清潔人員的犧牲奉獻,我們對於醫療業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另外,即使經濟沒有IMF預估得如此悲觀,但新政府也應該好好思考,若經濟成長率真的低於1%,甚至呈現負成長時該怎麼辦,勢必要提出更全面性的有效措施。在歷經巨大衝擊後,經濟結構及環境均遭受改變,疫情之後的新世界、新秩序由此產生,期盼我們的新政府、新團隊,能夠具備完整的策略與高度,展現全視野(Whole Picture),帶領台灣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梁國源口述,《台灣銀行家》整理,本文出處來自《台灣銀行家》雜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