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楊鈞池】日本「儀式外交」能突破外交現實?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作者為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

日本德仁天皇於10月22日正式即位,超過180個國家元首、王室代表,以及日本各界代表,共2000人出席觀禮,這場「即位禮正殿之儀」,不僅只是一場國家慶典,更是日本展現外交活力的重要機會。其中,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以及韓國總理李洛淵除了出席與觀禮之外,也利用機會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及其他日本重要政要舉行雙邊會談。有部分的會談資訊已經逐漸流出,也預告今後的東北亞局勢發展有可能出現變化。

今年8月中旬,日本新聞媒體率先報導,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將會出席日本天皇即位禮正殿之儀;日本媒體還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派遣王岐山,有意展現重視對日關係的姿態。1990年11月,當時的明仁天皇登基的時候,中國派出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出席觀禮,吳學謙當時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此次,王岐山是以習近平特使的身分出席,日本媒體的評論人還特別提到,王岐山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雖然去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九大上,王岐山因為年齡之故而沒有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但是他的政治地位僅次於中共七名政治局常委,有「第八常委」之稱。也就是說,日本新聞媒體認為,與習近平關係非常親近的王岐山此次能出席觀禮,可認為此次派遣的級別更高。日本對此有相當大的期待。

根據「新華網」報導,王岐山會見安倍晉三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原則同意應邀明年春天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希望雙方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積極營造適宜有利的環境和氛圍,確保訪問順利實現並取得圓滿成功。安倍晉三首相則表示,日方熱烈期待習近平主席明天春天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院妥善處理台灣等敏感問題,與中方一道,加強頂層設計,保持高層交往勢頭,共同努力建設美麗和諧、面向未來和充滿活力的日中關係。

相對於新華網的平和報導,,日本新聞媒體除了報導外交儀式與行程之外,還特別報導日本學者在北京被逮捕的事情,以及安倍首相與王岐山會晤時,安倍有提到北海道大學教授遭逮捕一事,要求中方積極應對該事件。

目前雖然看不出來這件事情是否會影響到習近平訪問日本的事宜,然而日本學術界已經出現憂心的聲音。由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天兒慧、東京大學教授高原明生、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毛里和子等人組成之日本「思考新日中關係研究者之會」29日發表聲明表示,陸續發生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外籍人士在中國被拘留的事件,讓他們感受到筆墨無法形容的衝擊,他們希望要求公開相關資訊。

日本共同通訊社在10月11日的報導,引述中國中文局與日本言論NPO的民調結果,中國民眾對日本印象良好的比例為42.4%,較去年上升了10.7%,這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對日好感度第一次超過四成。然而日本受訪者對中國的好感度偏低,高達86.3%的日本人對中國「觀感不佳」,原因主要是領土爭議。

日本NHK在報導中還提到,安倍首相表示,日本「非常關注」香港問題,並強調「一國兩制」下,自由開放繁榮的香港是非常重要的,呼籲關係各方以自制和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香港問題。日本官員向中方官員提及香港問題,這是相當罕見的。

以上三個議題,北海道大學教授被捕、香港問題以及日方民間對中方的態度,顯示日中現階段在建構友好關係的嚴重分歧。除此之外,日本媒體28日報導,原本預定在11月2-3日在中國甘肅敦煌舉行的「日中執政黨交流機制會議」目前暫時宣告延期,原訂於11月4日在上海舉行的自民黨幹事長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也予以取消,這項報導引起種種猜測。

日方主要代表,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公開表示,這是因為日本國內最近有嚴重的風災與水災,因此,基於日程上的關係,雙方一致同意延期。不過,有些媒體猜測,中方可能對於兩件事情有所不滿,一是10月17日與18日,分別有沖繩北方擔當大臣衛藤晟一和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參拜靖國神社,這是時隔兩年半安倍內閣有大臣級官員參拜靖國神社。

二是在台北舉行的「國慶日雙十節」的祝賀遊行,日本派出200人的大團赴台祝賀,其中有30多位國會議員。日本跨黨派議員聯盟「日華議員懇談話」還高舉「日台友好」的標誌參加了國慶遊行。中方對此表示不滿。

至於南韓總理李洛淵也親自出席天皇即位之禮,並與安倍首相舉行會談,在會談中,李洛淵遞交南韓總統文在寅的親筆書信,書信內容應該與日韓兩國間的關係改善有關。因為從去年10月南韓最高法院裁定,日本企業必須為了二戰期間的徵用工問題來進行賠償後,韓日雙邊關係就陷入僵局。日本安倍首相在今年7月起對韓出口方面實施嚴格管制,甚至把南韓排除出「白色清單」,該清單所列國家被視為安全層面的好友國家。南韓對此則宣布「終止」即將在11月到期的「日韓軍事情報機密保護協定」(GSOMIA)等問題。

日本政府認為南韓最高法院的判決,違反了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雙方在此一議題上,至今沒有交集。至於GSOMIA,日方主張該協定必須繼續維持,南韓則要求日本撤回出口上的嚴格管制措施,日方還是堅持那是安全保障上的必要作法,雙方在意見上仍各持己見。

李洛淵由於曾經以南韓東亞日報東京特派員的身分,在日本工作多年;而且,李洛淵也擔任過「韓日國會議員聯盟」副會長,在南韓政界以「知日派」見稱。此次李洛淵訪問日本沒有立即打開僵局,但是值得注意的,日本政府儘管還是堅持既定立場,甚至否定南韓提議的由民間企業成立基金會來提供慰問金等方式,日韓之間的確已經開始準備摸索如何突破這樣的僵局,11月份,東亞區域有兩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分別是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東協+3高峰會議以及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也許安倍首相與文在寅總統有可能舉行會談。

以上的日中關係與日韓關係,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衝突或糾紛,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雙邊關係發展一直與國際局勢的變遷出現「落差」。以日韓關係為例,其實兩國雙邊關係的基礎仍建立在「1965年體制」,當時是國際冷戰秩序。如今已經是2019年,冷戰已經結束,「1965年體制」的確存在許多歷史難題而無法處理。即使日韓在1998年曾經達成「面向21世紀新夥伴關係的日韓共同宣言」,但是也經歷了20年,日韓關係依舊空轉,雙方有必要回到1998年共同宣言的精神,根據現狀來尋求新的雙邊關係。

至於日中關係發展的關鍵,也許就是傳聞中的第五份政治文件。第四份政治文件是在2008年「日中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如今也經過10年,日中雙邊面對新情勢,也是有必要謹慎思考未來發展的面向。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