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沈有忠】選前一週 藍綠放棄中間的極化動員

Taiwan High Resolution Vote Concept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距離大選只剩最後一週,這場極化且民粹的選舉終於就要結束。除了關注勝敗之外,或許對於台灣民主深化的真正考驗,是在選後要如何平復社會上已經被煽動起來的激昂情緒。選舉過程難免熱情、也必定有輸贏,但相較於過去幾屆的大選而言,這一屆的總統大選,藉由仇恨與敵視的情緒操弄,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也因為如此,選民基於「防禦」心理的投票行為,可能也會是這一屆大選值得探討的心理狀態。

過往選舉,競爭的兩個陣營在站穩基本盤以後,莫不盡力往中間開拓選票,爭取政黨認同偏低的中間選民。今年的大選,到了最後一週,極化的現象仍舊沒有減緩,對競逐中間選民的選舉策略,不是設法爭取支持,而是散播恐懼與憤怒,同時藉此極力鞏固基本盤。在辯論會中,韓市長激情的演出,甚至怒罵媒體,凸顯了「韓式競選」的一貫風格,甚至把對象擴散到媒體群。不只是不跟對手談具體政見,甚至對監督的媒體公然的破口大罵,讓支持者血脈噴張,讓中間選民瞠目結舌,讓反對陣營破口大罵。韓市長這種民粹而極化的競選策略可以說從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以來就相當一以貫之。能夠在高雄市選舉脫穎而出,但能不能再複製到總統大選,就看一週後的結果。

對民進黨來說,過去一週對選舉投入較大的變數,大概就是反滲透法的立法。反滲透法佔據了國家安全的議題高度,旦細究法條內容、立法時機而言,也很難說與選舉無關,充滿選舉操作的痕跡。只是反滲透法倉促立法所爭取到的,也是對於台灣主權意識強烈的基本支持者,對於中間選民可能不具有開拓選票的能力。儘管執政黨努力說明反滲透法不會讓兩岸交流更緊縮,也不至於威權再現,但就法條本身的模糊性、立法程序的急迫、以及立法時機來說,對於溫和、政黨認同偏低的中間選民,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與說服力。執政的民進黨應該要記得,2018年的基層選舉,正是因為過去三年的改革力道太快、幅度太大,因此逼得既得利益受損的群眾快速集結,甚至拱出了民粹的動員氣氛與候選人。

我們把今年這場大選中,選民投票的心理因素簡化為擁蔡、擁韓,以及反蔡、反韓四個類型。對蔡英文與韓國瑜來說,爭取擁蔡、擁韓是鞏固基本票,正常情況下,應該要擴大支持基礎,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而一般來說,中間選民的投票意願也或許會隨著負面競選而下降,影響了最後的投票率。但今年的社會氛圍,反蔡與反韓的投票意向變得相對強烈,雙方在最後一週回到固守基本盤,也讓中間選民的反蔡、反韓心理更加堅定。看見韓市長暴走的辯論表現,粗鄙的言語,讓「韓黑」的選票更加堅定。看見執政黨在反滲透法的急促立法,也讓反蔡的選票增加動員力。雙方放棄了中間選民的支持,反向操作讓中間選民基於恐懼與憤怒的心理來投票。

這樣的動員結果與競選策略,回到本文一開始所說的,在勝負已分的時候,落敗一方的支持者,要如何收拾憤怒與恐懼,將會是一大考驗。過往選舉,激情動員之後,可以馬上的恭賀對手勝選,讓台灣社會重新回到民主的日常。今年的民粹與極化,選後落敗的一方,是要帶領支持者接受選舉結果?還是要挑戰民主的穩定?就看選後敗選那一方的選擇了。此外,民粹與極化的競選方式,也將在這一次大選接受檢驗。如果不需要政見,只需要口號和煽動與操弄選民情緒就可以勝選,台灣的民主深化,恐怕也將面臨這種持續民粹化動員所帶來的挑戰。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