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蕭督圜】啟動香港國安法是北京治港調整的第二階段部署

抗議港版國安法(1)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淡江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中國人大正擬訂被稱為「港版國安法」的議案,特別針對「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及外部勢力干預」等四類行為要強力打擊。審查通過後,將根據基本法第18條放在基本法附件三開始實施,但這並不意味著日後香港就不用通過23條立法,相信北京在香港立法會強勢推動《國歌法》後,必然將繼續向23條邁進。此次從人大啟動國安立法是北京對港政策第二階段的戰略部署,代表只要碰到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議題,終極原則只有「一個中國」。在這樣的大框架下,北京處理對港問題同樣採取「單邊立法、操之在己」的作法,最想表達的是,國安與主權議題不容有任何挑釁的空間。北京在阻絕外力干預後,會繼續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要理解北京治港政策的趨緊,仍要放在「自我完善」的格局下去理解其變遷。北京從去年香港發生反修例運動至今,認為香港在裡應外合下逐步邁向「中美共治」,成為美國制約中國的籌碼,必須盡快遏止美國干預。筆者在四月的分析中提到,北京對港政策的兩個重點就是建構在習主席「全面管治權」的理念及十九大四中全會中「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決議之下。因此,對於媒體評論這次的突襲式立法,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就表示啟動國安法的概念在去年十九大四中全會已經確認。我們必須理解,北京近年對台與對港,都存在策略性及比例性的風險控管,都是一步一步視狀況向前推進,絕少有冒進的行為,北京絕對認為自己是理性的。雖然北京啟動國安法有助於控管風險,但香港民主人士不會善罷干休,也會讓中美之間的戰略對抗的緊張局勢再次升級。本文僅以國際與中港及政治與經濟的雙重角度分析來說明之。

就國際結構角度而言,在戰略三角理論的視角下,美中港三角關係的多數時間都是經濟要素大過政治要素,多處在以彼此友善的三邊家族型關係中。香港對中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經貿平台,中國超過七成的FDI都是香港流入中國,而中國對外投資也透過香港這個窗口,所以香港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節點。而美國同樣在香港有大批的企業、研究人員,做為和中國與東協國家互動往來的據點;而美國在港股也有10%的佔比,作為前進中國投資的渠道。但在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中美貿易及科技戰後,再因新冠肺炎的衝擊,加大了美國調整關係的驅動性;香港在此結構下產生了也加大了社會的分裂局勢,形成了分層賽局。

香港泛民人士期待的應是以美港親近、疏離中國的結婚型三角關係,故而不斷遊說美國,促生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更時常敦請美國盡快履行此法提出相關的制裁報告;其次則是以美國為樞紐的羅曼蒂克型三角關係,可以確保香港的自治地位不變,這符合此前曾說過的「中美共治」香港。而港府與建制人士則完全相反,他們期待的是維持三邊家族型的現狀,這才符合維持香港經濟繁榮的最大利益;但退而求其次則是以中國為樞紐的羅曼蒂克型三角關係,避免香港淪為中美戰略衝突的戰場。未來香港的走向,還需看香港社會多數最後的選擇。

就中港的層面觀察,對北京而言,雖過去半年兩地關係每下愈況,但以往經濟手段做為吸納與打擊的策略顯然已經難以奏效,故而最終只能用更強硬的政治與法律手段來佈防。只要香港反對力量願意罷手,北京依然願意繼續推動以香港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路徑,中港之間依然可以回到過去「馬照跑、舞照跳」的場景。畢竟中港間的相互依賴關係若要另起爐灶,對北京而言也非易事;只是,北京自認為的善意與控管,香港年輕世代顯然並不接受。

我們知道,「國家安全」、「全面普選」和「國民教育」是北京實踐香港一國兩制的三大問題,對北京而言後者更是所有問題的核心,可惜自回歸初期開始,北京對於加強促進香港人國民身份認同的工作就未成功。前一段時間特首林鄭月娥突然表示,今年將向社會說明政府未來如何改革通識教育。然而通識教育尚未改革,五月進行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又掀起歷史試題之爭。

這道考題要求考生用提供的資料和歷史常識回答:「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引發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罕見地要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取消該試題。香港教育似乎成為北京與香港泛民主派搶奪話語權的下一個戰場。這一場彼此爭奪下一代思考與人心方向的對決,其實才正要拉開新的序幕,相信也將成為未來北京治港第三階段的調整重心。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