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為何割不掉?–「公投法」細節中的魔鬼

「闌尾」為何割不掉?–「公投法」細節中的魔鬼

三一八學運不久前剛滿一週年,新聞報導提到:「四一○還權於民工作小組」重返立法院,呼籲「補正公投法,修改選罷法」,並號召民眾穿白上衣、包圍立法院,集體排出「人民作主」字樣。

恭旻對這則報導感到好奇,因為她記得國中的公民課曾提到《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四項政治參與權,而制訂《公民投票法》的目的,就是要落實憲法直接民主的精神,既然已經有《公民投票法》,為什麼還要「補正」呢?

於是,今天的公民課,她決定好好地把這個疑問搞清楚。

巧的是,公民老師一進教室,正好引用「島國前進」發起人黃國昌的發言:「面對代議民主失靈,希望立法院可透過修法,把憲法賦予人民的公投、罷免權還給人民,讓人民除了體制外的運動,也能透過體制內的權利進行對抗。」

「聽起來好刺激喔!」恭旻心裡想,青少年聽到「對抗」這兩個字,總是會莫名其妙地興奮起來。

「為什麼人民要對抗呢?」他馬上問老師。

「對抗、反抗都是挑戰既有的權威和價值,那是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老師言簡意賅地回答。

「不過,這裡的對抗,又有另一個層次的意義。同學還記得我們之前所提到的民主理論的演進嗎?目前,世界各個民主國家所實施的政治制度都是代議政治,而代議政治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民只投一次票、就被政治人物控制好幾年。對於公共政策和法律,人民根本沒有過問的機會。因為參與不足,久而久之,人民就會產生政治冷漠,甚至最後連投票都懶得去。這樣好嗎?」老師反問同學。

「不好,因為人民不關心政治的結果,就是被一群糟糕的人所統治!」恭旻突然冒出這句話,讓公民老師感到有點訝異。

「沒錯,因此當代的民主理論,才會提倡『審議民主』和『參與民主』兩種模式,來彌補代議政治的缺陷。但是,問題又來了。」

「老師,我知道啦,就算人民討論得很熱絡、審議得再多再好再有道理,再怎麼積極參與,就算你忍無可忍走上街頭,政府還是可以不理你啊!」平常很少發言的順閔,突然連珠砲地講了一堆。

全文詳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