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有著「老大師姊」稱號的慈濟志工陳美珠,3年前往生,享耆壽95歲。半個世紀前,她在上人籌建慈濟醫院時全力投入,一生奔走為慈濟、為弱勢付出,慈悲人文典範。

●2020年2月24日 台北資深慈濟委員陳美珠往生

一張張照片,令人無限追思,委員編號43號,資深慈濟人陳美珠,在春暖花開時,告別人間,享耆壽95歲。

陳美珠兒子 錢資仁:「當我們回頭看自己這一輩子的時候,她沒有遺撼。」

陳美珠外孫女 鄭恬:「也希望她能夠到那裡以後,再回來度我們大家。」

生前受失智症所苦,但師徒之情,心心念念。

陳美珠 與 證嚴上人:「還記得師父嗎?(花蓮的師父,記得啦,每天都在師父師父。) 很感恩,好徒弟喔,妳每天都有在想(師父),歡喜,不要哭,要歡喜,妳不要哭了,我來疼惜妳。」

1972年於慧日講堂,聽聞上人要蓋醫院,深受感動投入慈濟,法號慈蓮,當時年紀最長的她,人稱台北老大師姊。

慈濟志工 陳美珠:「我最傻,看起來最大,應該是最會,這個不是。」

個性隨和,做慈濟,走在最前,早出晚歸,家人全力支持。

慈濟志工 陳美珠:「先生出門,我也出門,先生回來了,我還沒有回來,先生就會在門口等,我先生說,太太你終於回來了。」

哲人日已遠,典範在夙昔,慈濟種子開枝散葉,永遠緬懷台北老大師姊。

●2018年2月24日 慈大生命科學院前院長李哲夫教授追思會

肺癌病逝,享壽76歲,當年上人一句,你就回來服務,讓心血管研究權威李哲夫教授離開美國伊利諾大學春田實驗室,決定到慈大生命科學院擔任院長。

李哲夫兒子 李強納森:「誠如您們所知道的,我爸是科學家,也是個好爸爸,也是個很棒的老師。」

史丹佛大學所推出的全球2%頂尖科學家中,李哲夫教授名列其中,發現一氧化氮與神經血管傳遞,雖與諾貝爾醫學獎擦身而過,但他奮力不懈,持續鑽研人體心血管調控機制。

時任慈大生科院長 李哲夫:「知福惜福再造福,再造福就是我們都要的,我們科學的目的,其實就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重視生命,海外回歸提攜後進,深獲台灣各界讚譽追憶。

●2017年2月24日 馬國亞庇眼科義診

候診室裡,志工吹奏歌曲舒緩緊張。馬來西亞亞庇志工和沙巴古打毛律醫院合作,為偏鄉居民動白內障手術。交通不便,加上經濟困難,當地缺乏醫療資源,志工翻山越嶺入戶家訪。

慈濟志工 張雲清:「我們也找到滿多的鄉下的老人家,他們都是有這樣的問題。」

義診3天,幫助50多位患者重見光明,而慈濟在亞庇的義診鋪長情,2019年的艾彬是其一,他雙眼白內障,幾乎失明,手術後看清楚的,包括人生方向。

慈濟照顧戶 艾彬:「想要找工作養活自己,如果還有多餘的錢,我會捐給慈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228連假先冷後暖 今入夜低溫探10℃
烽火重生|兜轉歐洲多國 1家3口落腳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