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17日 春天吃芭樂好處多多
芭樂富含鉀離子及抗氧化劑
有助調節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粗纖維刺激腸胃蠕動,飽足感有利減肥
更多Heho健康文章
芭樂富含鉀離子及抗氧化劑
有助調節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粗纖維刺激腸胃蠕動,飽足感有利減肥
更多Heho健康文章
中南部遲遲不下雨,南投日月潭水位持續下降,讓當地被稱為最美自行車道的 環湖步道現在越來越乾枯,被網友笑說像是高架橋,不只影響美感,連車道施工工程都受到影響,日管處宣布完工日期恐怕繼續往後延。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
「老爺爺每次從我身旁走過去,就飄來一陣臭味,不知道該不該跟他說?」老人家身上那股味道,究竟要如何改善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老人臭」的問題卻困擾很多家庭成員,這有辦法解決嗎? 老人臭主因 「2-nonenal」物質惹禍 老人臭並非每位老人家都會發生,因人而異。皮膚科醫師李幼華分析指出,老化是造成老人臭發生的主因,人從4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不平衡,四肢和軀幹的皮膚出油量減少,皮膚乾澀,臉部和胸前等部位的皮脂腺卻大量分泌,導致皮脂腺中有某種脂肪酸與過氧化脂質結合成「2-nonenal」物質,形成一股油膩味,是導致老人臭的主因。 這些部位無適度清潔 恐遭黴菌感染更臭 男女都可能發生老人臭,尤其50、60歲之後更明顯。有些老人家的衛生習慣不好,不愛洗澡,覺得自己沒出門,沒流什麼汗,就不洗澡,因此累積異味。 但老人的皮膚角質代謝差,易在腳底或手肘部位角質增生,形成厚皮,如果沒有適度清潔就易散發臭味,若受到黴菌感染,合併香港腳更臭。 少吃油炸物 減少體臭 體臭與飲食有關,研究顯示,常吃動物性蛋白質或脂質食物較易散發體臭,如果在老人家身上就形成老人臭。李幼華表示,肉類和起司等乳製品食物,含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不少現代人飲食攝取口味重,要是沒有多加控管,恐怕換來的會是健康的代價,一名醫師就透露,曾遇過一名患者一個月內瘦了10公斤,沒想到一檢測竟發現血糖飆到29
許多人補鈣、補營養多會想到喝牛奶,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講師洪泰雄說明,其實比起喝牛奶,豆漿的營養價值更高且含鐵量是牛奶的25倍,對人體健康還有抗癌、減肥等6大好處。不過如果你有下列5種體質的人,就不那麼適合飲用豆漿。
美國華盛頓州近期檢測到多起A肝病例,相關部門調查後發現,這幾例A肝患者過去都曾食用過特定品牌的冷凍有機草莓,因此不排除有可能是這些進口草莓釀禍。包含美國好市多在內的多家零售商也表示,雖然並未在草莓上檢驗到病毒,但為了保險起見,宣布召回有疑慮的商品,並開放消費者退款。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不少,國內健檢資料庫統計顯示,每4人當中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而且趨勢還越來越多,醫師警告,臨床經驗,不少人檢查出胃食道逆流後,儘管短期會調整飲食,但只要狀況有所改善,很容易故態復萌,導致胃食道逆流總是治不好,長年反覆發作之下,可能導致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根據衛福部統計,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行第7,每年奪走約2500人性命,尤其胰臟位於相當隱密的位置,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延誤最佳就醫時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台灣每年大概有2千多例的胰臟癌,死亡也是2千多例,「發生率=死亡率」。外科醫師陳榮堅也分享胰臟癌的4大症狀以及診治過的案例,呼籲民眾千萬不可輕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平均每8名成人就有1人可能患有慢性腎臟病,總病患人數超過200萬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以新提醒,護腎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針對平時沒有腎臟病史的成人,只要使到多喝水、多運動、規律生活,加上不隨意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成藥、不抽菸以及定期健康檢查就行。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腎臟的功能除了像過濾器...
如果健檢三酸甘油脂太高,而平時又有將麵包當早餐的朋友,營養師建議在選購麵包時,不妨花一點點時間查看成分及營養標示,選擇多全榖、少加工、少餡料的麵包,享受美食之餘也不增加身體的負擔。 一名蔡先生本
咖啡是許多人開啟一天的必備飲品,因為咖啡裡的咖啡因具有提神效果。其實咖啡因的健康功效不僅如此,它還富含抗發炎的多酚類,對於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都有保健效益。今年剛發表的一項丹麥研究顯示,當咖啡遇上牛奶中的蛋白質,抗發炎效果翻倍!
假期過後都不敢站上體脂機了嗎?總是吃飽撐著、坐躺不動?當心「富貴病」上身! 常見4大富貴病 你是哪一種? 富貴病1:胃食道逆流吃太飽、胃過脹,若飯後躺下,易讓胃酸逆流 (推薦閱讀:營養師示警「8大地雷食物」吃了會胃食道逆流! 胡椒、生大蒜、止痛藥入列) 富貴病2:便祕常呆坐不動會減弱消化道蠕動,易便秘 富貴病3:體脂肪增加吃太多、動太少,體脂率增加、有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 (推薦閱讀:「瘦肚子終極16招」曝!科學認證 每天吃1顆蛋、每週吃魚都有效) 富貴病4:腸胃消化不好消化道過勞,易肚脹、腹痛、腸胃炎、消化不良,常覺得堵堵漲漲 高纖蔬果 TOP20排行榜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不管是哪種富貴病,都建議可吃高纖食物+多運動,消化道清理一下,讓卡在身上的都是暫時的!不過,不同的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含量也會不同,所以選擇就很重要: (以上為每100g之水果可食部分膳食纖維含量) 多數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這樣吃才夠 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依照每個人需求不同,大約在20-38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大多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甚至一半都不到,所以建議如果想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
新冠肺炎輕症、無症狀者今天起取消強制隔離,採自主健康管理,但符合口服藥資格者,包括65歲以上、孕婦、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醫院仍會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除了輕症免隔離外,今天還有6項措施鬆綁,分別為取消確診死亡個案遺體盡速火化、取消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開立、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等。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據媒體報導指出,香港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最近出現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群聚個案,20位嬰兒有6名確診,其中1名僅12個月大,目前仍然很危險。台大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已是中高齡男性普遍且長期的困擾,根據統計,至少超過半數以上的五十歲男性飽受之苦,所幸現今藥物治療的效果頗佳,需要手術的病人並不多,只是藥物治療需有耐心服藥,臨床上不少病人常因擔心藥物治療副作用而裹足不前。此外,若自行停藥反而會讓膀胱的情況越加惡化,甚至造成腎水腫、腎功能不全、膀胱結石等後遺症,而最後的治療選項恐怕只剩手術或導尿了。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有「小小孩呼吸道殺手」之稱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在近三個多月曾經一度大爆發,當時因呼吸道症狀到急診的小朋友每10人就有6~7人是感染RSV,RSV疫情高峰
【時報-台北電】新冠肺炎輕症、無症狀者今天起取消強制隔離,採自主健康管理,但符合口服藥資格者,包括65歲以上、孕婦、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醫院仍會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除了輕症免隔離外,今天還有6項措施鬆綁,分別為取消確診死亡個案遺體盡速火化、取消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開立、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等。 指揮中心表示,輕症免隔離上路後,若民眾快篩陽後出現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明顯漸少、無發燒時每分鐘心跳高於100下等8大重症警示症狀,要迅速就醫。至於新制上路,仍可請防疫假,指揮中心表示,軍人、公務人員會給予快篩陽當天及隔日起5天病假,不列入考績或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勞工則是普通傷病假,不得扣發全勤獎金。教育部則建議,篩檢陽性輕症或無症狀學生及教職員工,快篩陽當天日及次日起5日內在家自主健康管理,不要到校上課上班。《中時新聞網》統整9大相關問題,供民眾參考。 ●輕症免隔離上路後,還有防疫假可請嗎?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單位都已盤點出適用假別,軍人、公務員會給予病假,算法從快篩陽性當天算第0天,隔日開始5天病假,包括第0天皆不列入考績或年度病假日數計
一位約75歲左右的先生出現長期腹瀉,症狀持續了半年才就診,經醫師仔細檢查後竟確診大腸癌!腸胃科醫師警告,大腸癌初期通常是沒有症狀的,建議民眾應定期做大腸癌篩檢、大腸鏡檢查,以便能預防癌症,或是早期發現早治療;並且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適量運動。
很多人都聽過吃燕麥、喝燕麥奶可以降膽固醇,這是真的嗎?營養師表示,燕麥當中的膳食纖維含有較多的β-聚葡萄糖,而美國FDA曾建議,每日補充3克β-聚葡萄糖,能夠幫助降低膽固醇,因此燕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長要當心!南投有一名11個月大男嬰,在一連咳嗽、流鼻水數日之後,又出現高燒40度合併抽搐的情況,被家人緊急送醫治療,儘管在抽筋現象緩解後返家,症狀仍未改善,依舊高燒連續5日,且呼吸道症狀越來越嚴重,連食慾與活力都明顯減退,二度就醫後才發現竟同時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與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三大魔王。 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
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和死亡病人大多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陸續有研究發現,糖尿病與新冠病毒關係密切,互相影響。中醫師吳宛容分享,國外研究顯示在糖尿病人或高血糖的人,新冠病毒有2個獨特的機轉扮演重要角色,一是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接受器,它是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大門。新冠病毒結合ACE2受體後,才能進入細胞內大量複製增生,產生致病力。二是人體在對抗新冠病毒時,會降低ACE2的表現,達到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目的。急性高血糖的人身上,可以發現ACE2接受器被過度活化,造成大量病毒入侵。人體胰臟的胰島細胞上也有ACE2的接受器,因此有一些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一些重度新冠肺炎病人,新產生糖尿病的原因。此外,新冠病毒肺炎也可能破壞胰島細胞,引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許多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嚴重糖尿病酮酸中毒(DKA)。研究指出,糖尿病人感染新冠肺炎,病程惡化演變成為嚴重肺炎與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或死亡的風險,是沒有糖尿病者的2~3 倍。 死亡案例8成有慢性病 糖尿病第2名 糖尿病友如果經常處於高血糖狀態,就像是把全身大小血管泡在高濃度糖水裡,製造出一個滋養病毒細菌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