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慈濟歷史今天,在2010年,玉里靜思堂、玉里環保站同步啟用,成為在地人的心靈道場,也共同守護地球環境。2016年,大愛台啟動了減塑行動拯救海洋,四個禮拜的時間,減少20多萬個塑膠袋的使用,在國小學童間帶起一股善的漣漪。

●2017年3月14日 緬甸震災關懷

岱枝鎮13日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多處民宅倒塌,20多人受傷。仰光志工團隊本日抵達岱枝鎮,關懷受災居民。

緬甸受災戶 查理:「很擔心媽媽會有什麼不測。」

地震傷患的病床擠到醫院外,志工在附近空地烹煮香積飯,供應150份熱食,這是驚魂未定的鄉親地震後的第一頓飽餐。

緬甸醫師 誒特萊:「我自己也有在做慈善,當我認識上人時,發現自己做得太少太少,我很佩服一位佛教的女眾出家人 能做到這樣。」

●2016年3月14日 減塑行動校園響應

大愛台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啟動「減塑行動拯救海洋」,直到4月10日,短短4周,共減少使用20多萬個塑膠袋。

時任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長 葉樹姍:「這是20萬6374個省下來的塑膠袋。」

卓越的減塑成績,是全台5千多名小學生共同努力。

國小學生:「用環保購物袋。買飲料的時候要用環保杯。」

台中大鵬國小校長 呂孝修:「讓他們(學生)具體地落實在實際的(減塑)行動當中。」

時任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長 葉樹姍:「我們透過單位跟單位的之間的連結,又可以把這個愛的力量、環保的力量、愛地球的力量擴散下去。」

●2010年3月14日 玉里靜思堂啟用

地上5層、地下1層,建築物前身是玉里慈院的舊院區。冬令發放,貧苦家庭齊聚玉里靜思堂,志工送上物資和關懷。

慈濟照顧戶 廖女士:「還好有慈濟幫忙,不然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弱勢族群的心靈福地,這裡也開設人文課程。

慈科大學生 李儀甄:「讓他們學習到更多可能在課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

愛心,從不殺生開始。

新冠疫情期間,靜思堂變身疫苗快打站,守護鄉親健康。

花蓮居民 林先生:「更了解說慈濟每一年在做什麼善心、各方面的事情,所以說非常地讚歎。」

●2010年03月14日 玉里環保站啟用

同一天,玉里環保站啟用,宛如鞭炮聲響,志工腳踩寶特瓶,用環保方式慶祝玉里環保站啟用。

慈濟志工 林秀枝:「這個門 隨時都是開著的。」

志工林秀枝和先生,把祖先留下的土地無償作為玉里環保站。

林秀枝的先生 曾振泰:「我們一些師兄,他們常常在做(環保),讓我們很感動,這倒是真的,他們無怨無悔地付出。」

從此成為鎮民貼心的好鄰居。

環保志工 鍾秀蘭:「我做(環保)10多年了,歡喜啊!」

玉里慈院醫護人員,也利用假日投入志工。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台中以南空汙 不利於敏感族群
肌少症│青盈健身俱樂部 訓練強化輕鬆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