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教育結盟共善共好。慈大與泰國馬希竇大學,在2011年的今天締結姊妹校,深化交流,培育未來棟梁。而在2018年志工則是在泰國楠府,進行水災災後關懷,幫助上百戶家庭。

2018年8月26日●泰國楠府水災關懷

滿地泥濘暴雨成災,良田成荒地收成付諸流水。

受災居民鬆邁:「水位這麼高那邊,3萊這邊2萊的都損失。」

志工勘災,送上毛毯,慰問金。

受災居民 春女士:「看到很多人很開心把溫暖分享給我們,說著就感動得要哭出來。」

慈濟提供淨水系統,改善160戶600多人的生活,

村民:「以前水很混濁現在很乾淨,都是慈濟幫助我們的。」

慈濟泰國分會執行長 林純鈴:「現在水雖然是很好可以用了,也希望說他們能夠一樣愛惜水資源。」

村民跟著志工訪視濟貧,響應竹筒歲月,水患因緣愛的回饋。

志工:「能夠來幫忙,洗澡,剪指甲,有一種無法形容的開心。」

2012年8月26日●巴拉圭義診

慈濟巴拉圭聯絡處中西義診,義剪服務加上衛教,守護身心健康。貧苦人家吃飯都成問題,慈濟義診是最大期盼,半天時間看診555位病患。

2004年起,因醫療資源匱乏,慈濟啟動定期義診。

醫生 林品全:「人數很多可是我不會累,我從來沒有感覺累,在困難的生活上他們堅強的,也給我一個很大的勉勵。」

2022年巴拉圭人醫會奔波400公里,前進原住民部落提供糧食,濾水器。

慈濟志工 陳青珍:「濾到下面去以後,它有一個出水口,安全飲水減少疾病,

移動式醫療設備,往診關懷。

慈濟人醫會醫師 阿爾弗雷德:「我們和慈濟基金會,以及我的母親瑪爾塔夫人,一起來探望一些長者,做一些心臟病學研究。」

2011年8月26日●泰校慈大備忘錄

慈濟大學,泰國馬希竇大學,正式簽約締結姊妹校。茶花道課程,教之以禮,慈濟人文精神,育之以德,引起泰國教育界關注。

泰國教育部副部長 文亮女士:「學校學生的道德品質也非常重要,希望老師們能強調這個部分。」

泰國教委會 黃冠君:「他們說他們一定要學習,慈濟教育的理念。」

2015年,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見證下,兩校完成雙聯學位簽約。

慈濟大學醫科所長 蔡榮坤:「帶動我們學校的老師,他能夠做雙邊的合作。」

2016年,兩校首位人才培育計畫學生,在慈大加冠。

慈大護理系學生 柯育天:「我回去泰國去當護理師,我也可以成為一個很棒的護理師,然後可以把愛把微笑傳給病人,傳給別人。」

疫情後2023年,兩校重啟跨國交流,同為佛教信仰馬希竇大學生,主動參與浴佛。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嚴防蘇拉掉頭來襲 周三周四影響最劇
月船3號登陸影像傳回 研究地質尋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