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救命關鍵!胸口突然不舒服…有這些症狀快掛急診
【洪子堯(急診專科醫師、作家)】
心悸
心跳正常的速度是在60~100下/分鐘,通常我們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除非側睡時壓在耳朵上睡覺(聽到耳朵脈搏的聲音),被老師點到剛好不知道答案、或是劇烈的運動、蹲太久突然站起來,但是這些情況,隨著情境的消除,通常心悸的感覺就會消失。
成因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曾感覺到心悸,或是心臟突然不規則的跳了好幾下,因為心跳不規則的時間很短,通常不會讓人感覺到不舒服。
關於心悸的感覺,有人會覺得:「好像很緊張」、「心臟好像快跳出來了」,大部分的時候,不見得真正忠實的反應心跳過快或過慢,或是心臟真的「亂跳」(心律不整)。因此「心悸」到底有沒有問題,要看有沒有合併症狀,或是時間過長的心悸,即使離開有壓力的情境仍然持續的不舒服。
怎樣算嚴重?
如果心臟真的亂跳,影響到血流的供應,就會合併眼前發黑、暈厥、喪失意識、冒冷汗、胸痛、喘,甚至中風的症狀,這是很嚴重的情況,必須盡快到急診室。另外,如果有吐血或解黑便,應立即前往急診室檢查評估,是不是腸胃出血太厲害,脫水太嚴重,心臟就要更努力的收縮來彌補血液從腸胃道的流失。
對年輕人而言有個簡單的原則:「如果心悸的時間,持續超過5分鐘以上,應該就醫確認原因。」但如果是年紀超過50歲的人發生心悸,或是運動和出力時發生的心悸,或曾經有心臟病、心臟開過刀、或裝過心導管支架,就很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所引起的心悸,建議盡快到急診室就醫。
怎麼處理?
如果有前述嚴重的症狀,立刻就醫。
停止出力的動作,立刻休息,脫離讓人有壓力的情境。
停止喝咖啡、喝酒、喝茶、抽煙、嚼檳榔,這些提神的物質都可能引發心悸。作息正常、適度睡眠和運動。
糖尿病的病人如果有血糖機,應立刻測量血糖,因為太低或太高血糖,也可能感覺到心悸不適,如果血糖低於70(毫克/分升),應立即補充糖分;如果血糖高於300(毫克/分升),多多補充水分外,同樣需要就醫治療。
懷孕會讓女性更常覺得心悸,為了供應小寶貝的血流,媽媽要生產出比平常更多量的血液。為了運轉這些增加的血流,心臟就必須做更多的工作,跳得更快、跳得更有力,於是心悸的感覺也會比平常常見。
什麼時候該去急診室?
如果心悸的症狀持續,休息沒有改善,或是合併以下任一症狀:眼前一黑、暈倒、喪失意識、冒冷汗、胸痛、喘、吐血或解黑便,都應該立刻到急診室處理。
在急診會如何治療?
對症狀已經改善的人,通常會進行10秒鐘左右的心電圖檢查,可以分析這10秒中有沒有心律不整、或是心臟受傷的情形,但是通常要在不舒服的當下,才比較容易發現心臟亂跳的證據。
如果懷疑心臟缺血、或是心電圖上有異常,病人需留院觀察,視情況抽血檢查。
如果評估沒有立即的異常,通常會建議到心臟科門診,做24小時更長時間的心電圖檢查,更完整的評估。
就診時的注意事項
心悸如果沒有症狀,通常不需要用藥,如果有藥物過敏史,或是孕齡女性有懷孕,請主動告知醫護人員。
發作的時間多久?多久一次?
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發生(譬如說出力、突然站起來)?
有什麼一起發生的症狀(以下任一情形:眼前一黑、冒冷汗、胸痛、牙痛、頭暈)?
過去有什麼樣的心臟病(心律不整、心臟缺血)?
過去有沒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臟病?
最近有沒有小腿或腳水腫、解黑便、發燒、容易出汗、手抖或非預期的體重減輕(甲狀腺疾病)?
跟平常比,是否有過量喝咖啡、飲酒、吃檳榔、抽煙、喝茶的情況?或是失眠、熬夜?
最近有吃什麼藥?感冒吃鼻塞的藥?氣喘在服用氣喘藥?心律不整已經在服藥?
有沒有使用毒品?毒品常常是興奮劑,會讓心跳加快,甚至心臟缺氧。
到底什麼是心律不整?哪些事情是必須做、或者該避免做?下一頁繼續看完更完整的指南
什麼事情必須做?
測量體溫,看有沒有發燒。
多休息,適度運動。
如果發生心悸,可以用手指摸手腕上的脈搏,用手錶或時鐘計算1分鐘的心跳次數。
如果心跳低於50下/分鐘,或是高於100下/分鐘,就可能是因為心跳過快或過慢引起的心悸,需要就醫檢查。
什麼事情不該做?
避免咖啡、喝酒、喝茶、抽煙、嚼檳榔。
不要熬夜。
不應該使用安非他命、古柯鹼、拉K等毒品。
建議回診科別
心臟內科
FAQ
Q:什麼是心律不整?
心臟一天要跳9萬下,可以想像成是一個高速運轉的馬達,我們之所以平常都不會感覺到心跳,是因為心臟是一條通暢的高速公路,心跳從心房發動後,輪到心室,最後到心尖,流暢的情況下就不會產生不穩定的亂流。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發動的位置不只一個、或是這些道路有塞車,就會像是一個樂團同時有好幾個指揮、好幾個主唱,這樣心臟就不能穩定而有效率的讓血液流通,所以會產生症狀。心律不整只是心臟亂跳的通稱,從心房、心室,不同地方發出來的心律不整,名稱和處理方式也都不相同,需要專業的醫生判定。
Q:做心電圖會不會很可怕?
心電圖會用金屬片接在四肢的手腳,並不會通「電」,其實是完全沒有感覺的檢查,只要配合著不亂動,10秒鐘左右就可以完成檢查。
本文摘自《1分鐘救命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手冊 全新增訂版》/洪子堯(急診專科醫師、作家)/創意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