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大塞床 衛福部開藥方:大醫院「下轉」探訪1名病人獎1千

急診大塞床 衛福部開藥方:大醫院「下轉」探訪1名病人獎1千

台灣就醫便利,國人動輒掛急診、愛跑大醫院,醫院中心急診室長年塞床嚴重。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26)天公布最新統計,去年急診就醫人數多達720萬人次,較前年增加15萬,其中約3成、超過210萬人次全塞在各大醫學中心。 去年各醫學中心急診滯留超過48小時占率,台大醫院以6.1%蟬聯全台急診最塞醫院,約每16人就有一人超過兩天等不到床。其次依序為台中榮總 (3.8%)、林口長庚 (3.7%)、新光 (3.6%) 與亞東醫院 (3.3%)。據近三年間的統計資料顯示,雖然部分醫院的急診滯留情況有一定的改善,但居全台之冠的台大醫院仍是不降反升。 為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塞爆現象,衛生福利部健保署開「處方」,繼上個月(2016年1月)公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新增整合醫學急性後送病床,再公告自下個月(3月1日)起,醫學中心急診醫師若將消化道出血、肺炎、泌尿道感染輕症病患「下轉」至中小型醫院並前往探視,可額外獲得訪視獎勵費每次1000元,但每週最多可用1次,同一病患整個住院期間只能申報3次、申請上限為3000元。 另一方面,區域及地區醫院承接醫學中心下轉病患,診察費可比照醫學中心,每日支付差額171到290元。符合下轉條件患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肺炎、泌尿道感染、肝硬化、肝昏迷、鬱血性心臟衰竭、軟組織蜂窩組織炎等。 「我們是給醫院跟醫院的合作,給一個誘因,我們希望藉由這個讓病人安心,以病人服務的角度,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角度,去提供服務。」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真慧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明,提供下轉獎勵,是希望患者願意轉診,並非強制執行。許多醫院多次反映急診醫師量能不足,此次開放急診以外的主治醫師也可跨院照會,盼藉此提升區域與地區醫院品質,並促使醫學中心動起來,解決急診壅塞問題。 陳真慧說,下轉醫院可選擇從醫學中心轉至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譬如從台北榮總轉至台北市聯合醫院或台灣大學北護分院都在此限」,前者將起赴健保差額171元、後者則為290元(以點值一比一計算);但若從區域醫院下轉到地區醫院,就不適用健保差額給付。 然而,新制也引發醫病雙方及醫改團體疑慮。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志華則透過媒體表示,醫學中心醫師外出訪視患者要耗掉兩、三小時,醫院裡的病患誰顧?執行有困難。他直言這個作法是本末倒置,不僅廉價,還要被醫院抽成,若日後規畫納入醫院評鑑,院方要求配合,勢必造成第一線人員過勞。另外,醫學中心醫師出勤,勢必使病人自己的權益受損。醫師短時間探視無法作出決策,萬一病患質疑「我的病變嚴重了」,誰要負責?「假如病人有發生醫療糾紛,這個錯誤是要算大醫院的醫師的錯還是小醫院?」 醫改會也質疑,患者可能擔心就醫資料與熟悉醫師都在大醫院,轉診後能否妥當處置?「急診壅塞的原因,其中的一塊就是區域網絡的轉診計畫。它可以幫助到緩解病人這塊的擁擠,這類可以轉診出去,但是真正的住院病人上不去,是沒有辦法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