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胖國都在南太 度假天堂淪肥胖之島
西式食品取代了傳統的魚類和芋薯等主食,加上居民普遍缺乏運動,南太平洋島國「沙灘美女」與「肌肉戰士」的形象破滅。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全球最肥胖國家前10名均位於太平洋地區,世界上最小的島國諾魯位居榜首。數據顯示,諾魯肥胖盛行率達88.5%,等於近九成人口超重。
第二、三名分別為帛琉與庫克群島,各有85.1%及84.7%人口超重或肥胖。調查結果讓南太平洋島國「沙灘美女」與「肌肉戰士」的形象破滅。
致病致命還傷經濟 肥胖症成全球公衛危機
肥胖是全球日益關注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自1975年以來全球超重人口數增加兩倍來到約20億,其中6.5億人屬肥胖,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目前中外醫學文獻對肥胖的定義,多指一個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理想標準。BMI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依據世衛標準,BMI值25至29.9稱為過重,超過30即可算是肥胖。
肥胖是一種影響大多數身體系統的疾病,除影響心臟、肝臟、腎臟、關節和生殖系統,也會導致一系列非傳染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中風、各種癌症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另外,肥胖者確診COVID-19,住院的可能性也是一般人的三倍。
世衛指出,2017年全球死亡人口中有8%與肥胖有關;世界肥胖協會預測,到2030年底,全球五分之一女性和七分之一男性將患有肥胖症,而全球與肥胖治療有關的開銷可能達到驚人的540億美元(約新台幣1.73兆元)。
南太島國肥胖率最高 美、中、印胖子數最多
牛津大學「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根據世衛「全球健康觀察站」(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彙整全球195個國家地區的數據,顯示肥胖盛行率在世界呈現顯著差異。
世界前10大肥胖國家都屬太平洋島國,除前三名諾魯、帛琉與庫克群島外,第四名馬紹爾群島、第五名吐瓦魯、第六名紐埃,過重人口分別為83.5%、81.9%、80%。其後依序為吉里巴斯、東加、薩摩亞、密克羅尼西亞,過重人口從78.7%到75.9%不等。美國以67.9%名列第15,英國63.7%排在第30。
反過來看,越南是世界最苗條國家,僅18.3%人口過重;第二與第三瘦的國家分別為印度、孟加拉,過重人口比例分別為19.7%、20%。
減肥機構Renew Bariatrics指出,儘管南太國家肥胖率很高,但這些國家人口卻很少,像諾魯人口僅1.25萬。若以數人頭方式來看,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是全球胖子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約有7,700萬人、中國6,647萬人、印度4,692萬人、巴西2,910萬人、墨西哥2,420萬人。中東地區像是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地常年氣溫超過攝氏45度,難以長時間從事戶外運動,也讓當地的胖子愈來愈多。
飲食西化、運動量不足 基因也是致胖關鍵
世衛指出,高肥胖率國家可歸因於多種因素,包括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廉價加工食品的供應和久坐生活方式是全球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此外,文化信仰和習俗也可能在一些國家的肥胖率中發揮作用。
進一步檢視南太國家肥胖人口尤其多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外國人將油炸烹調方式帶入當地,速食店的興起取代較健康的當地食品,並壓縮當地人傳統栽種、食材準備和保存技能。飲食習慣改變,罐頭肉類、垃圾食物與高熱量糕餅,還有自紐西蘭進口的廉價肥羊肉等西式食品,攻陷當地人的餐桌,取代傳統的魚類和芋薯等主食,加上都市化程度上升,居民普遍缺乏運動,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
而遺傳與基因或多或少也是幫凶之一,例如有些研究認為東加人體質不易代謝加工食品,較易發福。前東加國王杜包四世(Taufa'ahau Tupou IV)1976年因體重突破209.5公斤,「榮登」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重君主,直到他2006年去世。
對抗肥胖預防勝於治療 世衛呼籲各國動起來
世衛認為,過重及其衍生的疾病很大程度可以預防。發展永續環境和社區、選擇更健康的食物和定時定量運動,都是上到國家、下至個人應訂定的目標。在個人方面,應做到限制脂肪和糖分等攝取,多吃蔬果、豆類、全穀物等;規律運動(兒童每天60分鐘,成人每週150分鐘)。
在社會層面,必須營造能協助個人取得或達成前述理想情況的環境,另外像是對含糖飲料額外課稅,也是一種政策手段例子。食品加工業者應配合做到減少加工食品的脂肪、糖和鹽含量;政府對高糖、高鹽和高脂肪食品營銷設限,特別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食品。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