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使用綠電!國壽全台首棟淨零建築揭秘 員工曝2大優點「連過敏都改善」

國泰人壽台中烏日自用辦公大樓今年6月取得「淨零建築(Net Zero Buildings)」標章,全台第一,除了公司形象佳,對員工更是有實質好處。一名任職國壽18年員工指出,最大感受為過敏體質改善,而且比較不容易疲勞,工作有了小雀幸,專注力與創造力都提升,希望公司繼續推廣。

國泰金控核心子公司國泰人壽是全台最大包租公,擁有的一整棟大樓大約200棟,若把非一整棟的也計入,則是有280幾筆不動產。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已經宣示,國泰金集團2030年國內全部營運據點要100%使用綠電,國壽烏日大樓為其中標竿。

身體不易疲勞 專注力與創造力提升

在淨零建築工作跟在一般建築工作有何不同?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中區培訓科培訓副理李冠陵18日表示,她是台北人,嫁來台中當媳婦,在國壽待了18年,歷經4個辦公大樓,在烏日淨零大樓上班,最大感受為過敏體質改善,因為空氣流通,不再像以往需要一直擤鼻涕。

烏日大樓有一大片落地窗,自然採光讓身體比較不會疲勞,景觀露台推出去可以看到藍天、白雲、綠地及夕陽,中午時也不會很熱,是個舒壓、有工作小雀幸之感的健康場所。

舒適的環境、開闊的空間,無形中,讓同事們願意交流、討論與分享,從工作效率來講,很能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所以還滿喜歡的,希望公司可以未來多一點這樣的建築。」

<cite>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中區培訓科培訓副理李冠陵18日分享在淨零建築跟一般建築上班的差異。(陳怡慈攝)</cite>
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中區培訓科培訓副理李冠陵18日分享在淨零建築跟一般建築上班的差異。(陳怡慈攝)

淨零建築2門檻:節能逾50%、綠電100%

參與打造烏日大樓成為淨零建築的國泰人壽專案協理陳倫基指出,烏日大樓整個基地面積約1800坪,總樓地板面積約3542坪,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平均每層約900坪。2014年買地,2015年規劃,興建時間不到兩年半,2018年啟用。

陳倫基說,辦公大樓若節能超過50%,只能稱為「近零碳建築(Nearly Zero-Carbon Buildings)」,必須節能超過50%且全部使用綠電,才能稱為「淨零建築(Net Zero Buildings)」。

他說,台中地區一般辦公大樓,2000年時,每平方公尺一年用電大約74.9度,國壽烏日大樓實際使用台電度數34.97度,省電超過50%,而且,頂樓設置太陽能板,去年發電23萬度,其餘所需用電,全由鴻德能源科技的子公司星星電力提供,等於100%使用綠電。

國壽在頂樓大約900坪的空間建置太陽能板,裝置容量達183KW,一年發電約23萬度,貢獻烏日大樓所需電力將近4成。其餘逾6成缺口,國壽與星星電力簽訂CPPA(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企業購售電合約),今年4月起提供綠電,一年供應37萬度,比烏日大樓扣除自家頂樓太陽能發電後的缺口還多,讓烏日大樓可以全綠電地通過淨零建築的評定。

<cite>國泰人壽專案協理陳倫基18日解說烏日大樓取得淨零建築標章的緣由。(陳怡慈攝)</cite>
國泰人壽專案協理陳倫基18日解說烏日大樓取得淨零建築標章的緣由。(陳怡慈攝)

明年國內綠電比率要50% 再簽1200萬度購電合約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已經宣示,國泰金全台營運據點,2030年要100%使用綠電,陳倫基說,今年目標為25%,明年目標為50%,國泰金集團已經向4家綠電業者簽署一年供應5800萬度的購電合約,今年底前還會再簽下1家,再提供一年1200萬度綠電,就是為了達成明年50%的目標。

國泰金集團採購綠電,目前均來自太陽能,除了國壽投資的國泰電業、國泰電業投資的南方電力,也照顧了公民電廠陽光伏特家,以及集團並未投資的星星電力,今年底還會新增第五家,以協助國內綠能發展。

國壽也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作,推動綠色租賃方案2.0,在單一電號多用戶之下,先由國壽以房東身分團購綠電,再分配給大樓內的承租企業,等於用房東身分鼓勵企業使用綠電。

烏日大樓能夠通過淨零建築評定,除了全部使用綠電,建築外牆採用Low-E複層玻璃,間隔填充惰性氣體,達到冬暖夏涼效果;另外也設計很大的景觀露台,加上南北長向、東西短向的方位設計,減少建築物被日曬的機會,室內溫度也就不會太高。

<cite>烏日大樓頂樓的太陽能板,去年供應23萬度電力,貢獻淨零建築將近4成綠電。(陳怡慈攝)</cite>
烏日大樓頂樓的太陽能板,去年供應23萬度電力,貢獻淨零建築將近4成綠電。(陳怡慈攝)

滲透溝讓基地維持海綿功能 排水設計拿滿分

國泰人壽不動產投資部襄理李嘉峯指出,烏日大樓的淨零評定,排水部分拿到滿分,為一大特色。此為買地自建,沒建築物時土地約可吸收5100噸水量,房子蓋完後還是能吸收3900噸水量,保留逾7成功能,戶外停車場的三邊滲透溝,合計貢獻3300噸。

烏日大樓頂樓有水箱專門蒐集雨水,容量200噸,樹的澆灌都靠這些雨水,每年減少水資源用量50%左右。200噸的水收滿後,會先排到滲透溝,直接滲透到兩側的泥土,整個基地可吸收3900噸水量。泥土像海綿一樣吸飽雨水後,多的才會往外排到市政府的公共水溝,等於讓這塊基地保有海綿功能,不會影響到周邊的排水設施。

<cite>國泰人壽不動產投資部襄理李嘉峯18日介紹烏日大樓拿到滿分的滲透溝設計。(陳怡慈攝)</cite>
國泰人壽不動產投資部襄理李嘉峯18日介紹烏日大樓拿到滿分的滲透溝設計。(陳怡慈攝)

「能夠拿滿分,滲透溝的設計是滿重要特色。」滲透溝的材質為特殊混凝土,採多孔架構,可讓雨水穿過由土地吸收。其他案場不一定有辦法這樣做,李嘉峯說,像這種滲透溝,原則上不能做在山坡地,可能造成土石流,一般都市平地也沒那麼大的景觀面積,很少有機會做這麼長的滲透溝,而滲透溝的整個功能以長度計算。

烏日大樓的另外一個重點為綠色覆蓋率,占整個基地面積約56%,比基地面積(1800坪)扣除一樓樓地板面積(約900坪)占比後的50%還大,因為連2樓的景觀露台都拿來種樹。李嘉峯說,正門前面有8顆台灣樟樹,5年下來已經長得像林蔭大樹,原生種在評定時分數較高,若為非原生種,例如景觀樹落羽松,分數就比較低。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