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公聽會 學習歷程檔案像軍備競賽 最受批評

立法院再辦108課綱公聽會,討論最激烈的是基礎教育時數不足、學習歷程檔案如軍備競賽等。上任才10天的教育部長鄭英耀答應在3個月內再檢討。

教育部長鄭英耀在29日首次主持部務會議時就談108課綱,一路走來沒有問題,但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現有課綱與課程需要與時俱進並進行微調,提出培育未來人才的圖像。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30日召開公聽會,檢討108課綱實施5年以來衍生問題,希望給新部長更多建議,其中以學習歷程檔案、基礎教育時數不足最讓教育現場崩潰,希望教育部能對學習歷程檔案進行調整,以避免「學習歷程檔案」成為學生家庭背景間的「軍備競賽」,鄭英耀承諾3個月內會檢討。

所謂軍備競賽的學習歷程檔案是,108課綱高中生必須建置的檔案,學生要製作的內容包括,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4項,且在現行大學個人申請至少占分20%。每個學期末,高中生就讀的學校要負責登錄每位學生的基本資料與修課成績;學生們另須以學年為單位,在指定時限內上傳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至多6項)與多元表現(每學年至多10項)到由政府建置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

女兒就讀高二的王媽媽接受本報採訪時就說,自從「學習歷程檔案」佔入學備審資料比重至少20%,就為女兒的檔案製作感到壓力重重。尤其現在學習歷程檔案就是要根據未來申請學系探索製作,「但是女兒志趣未定」,因此就算上傳學習歷程,自己也都擔心女兒沒有根據未來申請學校制定自己的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成家長壓力
王媽媽說,為了女兒生涯著想,她一再和女兒懇談希望女兒早早給出未來申請系所方向,女兒選了「財經」學群,然而從社團活動、志趣課外選修,女兒似乎生活中參與的活動都跟「財經」沒什麼關係,甚至高一上學期完全忘記登錄「學習歷程檔案」,還不能補登,為女兒的未來焦慮,如果此政策有希望改變,王媽媽真的很希望「廢止學習歷程檔案」。

這是台北的教學現場,把現場拉到雲林,李老師說,雲林的孩子們貧富差距懸殊,有能力的家庭,當然有辦法用金錢充實學生的課外活動,時不時就送他們到台北、台中參與文化活動,讓學習歷程好看,用買的也不少。但是沒有能力的家庭呢?雲林的文化資源並不多,學生們如何充實課外活動?說實在點,雲林郊區的學生移動到其他鄉鎮都很困難了,遑論豐富的自主學習和課外活動,這是加劇了M型化社會的根本。

30日的公聽會上,民進黨立委郭昱晴也說,學習歷程檔案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執行時,很多高一、高二生尚不知道自己的取向,寫不出好的學檔,到高三要好好做,壓力就很大。此外,有些學生到高三找到另外的興趣,他們原本高一、高二學檔要不要重做以面對升學,又陷入兩難。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提到,近來許多大學的教授也在呼籲家長不要再讓學生做「軍備競賽」,其背後其實是過去升學主義的遺緒。她認為,國、高中的學生正處在自我探索,成為自己英雄的階段,不應讓這些舊的升學主義焦慮影響到學生的身兼健康。

對基礎教育時數不足,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就指出,台大、清華都公佈了108課綱實施後第一屆學生成績,平均跌落9%至20%,連聯發科蔡明介董事長早已投書請政府正視基礎科學的問題。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就曾說,適用108課綱的新生,在基礎物理、基礎化學,還有微積分三項學科成績明顯溜滑梯,比較兩屆清華大學學生普通化學成績,不及格率從11%飆到37%。

基礎時數引高教憂心

北一女中老師簡麗賢強調,是時候微調108課綱必修課程。她指出,自己歷經過88課綱、95暫綱、99課綱到108課綱,以高中自然科老師而言,會感受到108課綱必修時數比過去來得少,這會影響大考中心實務型升學命題範圍,如果有調整空間,希望自然科必修時數能從12節調整到16節。

台灣近20年來最大教改「108課綱」(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2019年8月上路。《聯合報》自2020年開始,曾連續3年針對108課綱民調。2020年民調收到全台929所國高中回覆,結果顯示,67.3%國中、76%高中實施新課綱遭遇困難,師資、教學都卡關,但現場仍抱持信心,期待困境隨時間逐漸緩解。

2022年度的最新民調,回覆狀況比2020年更熱烈。全台966所國高中的民調結果顯示,82.9%國中、92.3%高中在實施新課綱面臨困境或挑戰。師資持續不足,血汗教師苦撐教學品質;考招變革更引爆現場不滿,66.6%高中不認同分科測驗取消國文、英文、數乙;學習歷程檔案不只讓學生苦不堪言,92.3%高中也坦言遭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