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c血培養出3D肺類組織!陽明大學技術突破有助遺傳性疾病藥物研發(影音)

陽明大學藥理所講座教授邱士華說明研究團隊如何僅利用病患10c.c的血液,成功培養3D立體肺臟類組織,並移植到斑馬魚身上,進行細胞觀察與追蹤。(江昭倫 攝)
陽明大學藥理所講座教授邱士華說明研究團隊如何僅利用病患10c.c的血液,成功培養3D立體肺臟類組織,並移植到斑馬魚身上,進行細胞觀察與追蹤。(江昭倫 攝)


未來藥物研發或許不需要受試者親身實驗,就可以提高成功率!陽明大學跨領域研究團隊僅從病患身上抽出10c.c.血液,即成功在人體外培養出3D肺臟類組織器官,並移植到斑馬魚身上,進行觀察與追蹤,未來不只能解答病理機轉,相關技術也將有助於遺傳性疾病藥物研發。#央廣記者鄭翔云、江昭倫報導#

如何利用誘導性萬能幹細胞技術,在人體外培養出組織器官,是近幾年熱門研究領域,目前包括視網膜、肝臟、心臟都已經有所突破,唯獨肺功能性組織器官因為組織過於複雜,還沒有太多突破。

由陽明大學邱士華、黃自強、何國牟三位教授以及交通大學張家靖教授組成的跨領域研究團隊,從罹患囊腫纖維化遺傳性疾病的病患身上抽取10c.c.血液,利用誘導性萬能幹細胞技術,成功在人體外培養出帶有造成囊腫性纖維化的CFTR基因突變的3D肺臟類組織器官。


陽明大學邱士華(左一)、何國牟(左二)、黃自強(右一)以及交大教授張家靖(右二)共同合作,探究囊腫性纖維化的致病機轉,相關技術應用未來更有助遺傳性疾病藥物研發。(江昭倫 攝)

研究團隊進一步將3D立體肺臟類組織器官打入到斑馬魚身上,由於斑馬魚的全基因定序已經完成,非常適合從事先導實驗,加上容易大量繁殖的特性,可延長3D肺臟類組織細胞在活體上的追蹤跟觀察,之後再利用基因剪刀所編輯過的基因,送回斑馬魚身上和3D立體肺臟類組織來嘗試修復缺陷基因,就能解答囊腫性纖維化病理機轉。

由於臨床研究最大困難就是不容易找到病患,利用誘導性萬能幹細胞的技術加上基因編輯的治療平台,有助未來疾病藥物開發。邱士華教授:『(原音)目前這樣的平台將來可能可以用在很好的一個⋯我們就不需要拿病人活體或甚至不需要受試者,我們直接抽病人的血液,做一個藥物大量篩選的方式,做一些新藥的開發,特別對新興感染症,特別對肺部的感染,例如新冠肺炎的研究。』

邱士華表示,這種創新的基因精準治療平台,能打造出安全且高效率的治療模式,提供臨床解決問題的新選項,期待有更多學界、產業界加入,加速台灣精準基因療法的研發。

延伸閱讀

「基因剪刀」不亂剪 台美研究視網膜病變等治療可望突破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基因剪刀」不亂剪 台美研究視網膜病變等治療可望突破(影音)

找到了!失落的細胞天線和早衰症有關 台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中華電信攜手交大、陽明大學 三方簽署智慧醫療應用合作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