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慈濟人文志業,遍及電視、廣播、出版等,典藏美善,而第一本付梓的書籍,是在1989年發行的靜思語,1998年還獲選對社會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淨化心靈的同時,也為醫療匱乏之地帶來希望,2009年的今天,約旦慈濟人醫會成立,要立足沙漠,拔苦予樂。

●2009年11月15日 約旦慈濟人醫會成立

在約旦慈濟人陳秋華家中,35位醫護志工共同見證,其中有25位報名參加。牙醫師努爾,是第一顆種子,25歲時就跟著志工到沙漠發放,曾到台灣參加慈濟人醫年會,當時就有決心要帶動。

約旦人醫會成立後,隔年5月在南部窪地芬難,舉行首次的牙科義診活動。

約旦慈濟志工 陳秋華:「這些小朋友一輩子都沒刷過牙。」

約旦慈濟人醫會醫師 努爾:「這是我是第一到窪地芬難做義診,真的很令人讚歎,整個義診團非常合作,有組織,我覺得非常高興。」

除了荒漠義診,努爾醫師還提供自家診所,每周一天服務敘利亞難民患者。

親王哈山肯定約旦人醫的付出,親自召見也邀集人權組織與會,期待能相互合作學習,讓約旦更有愛的力量。

●2008年11月15日 南非索威托盲胞關懷10年

視障人士:「慈濟來到這裡已經10年,沒有人可以來到這10年,誰做得到,即使是我也做不到,也許2天,2天後我就覺得累,他們從不覺得累。」

索威托,在南非約堡曾是惡名昭彰。

南非慈濟志工 簡松柏:「白人跟一般中國人都不敢到這裡來,因為發生很多謀殺案。」

南非慈濟志工 徐梅玉:「我會覺得我們這套制服,像是我們的護身符一樣,這在高速公路上有別的車子經過,竟然對我們翹上大拇指。」

慈濟能平安走進來,一心想要幫助視障朋友的朵莉是關鍵,是她走進中國城募款遇到慈濟。

盲人院負責人 朵莉:「我很高興,慈濟人可以來這幫助他們。」

每次發放都有超過300人來領取,發放的地點從朵莉的家門口,逐漸轉移到社區的教堂,長期以來地關懷,也扭轉了他們怨恨的心,願意捐出街頭乞討來的錢,助人為樂。

●1989年11月15日 靜思語九歌出版發行

集結證嚴上人開示法語,以語錄體輯成上下兩卷,由資深媒體人高信疆統籌,編輯成冊。

資深媒體人 高信疆:「挑選出來的東西,一條一條剪下來,然後把它影印了20套,我按照時間順序排下去,按照空間順序排下去,按照疑難雜症的方式排下去,按照哲學的層次,不同深淺排進去。」

靜思語編輯 洪素貞:「隨便翻哪一頁,你就會發現這句話是對應的,是因為它每一句話都對應人性。」

第一版印出2萬本,是為了護專創校時與來賓結緣,內容深獲好評,決定交由出版社發行,這也是慈濟第一本對外出版的書籍。

九歌出版社發行人 蔡文甫:「高信疆向上人建議,這個書,好的書,應該讓多點人自己購買,他自己花錢買,就會覺得我需要。」

慈濟志工 何國慶:「我就說 我覺得這個書,可以賣50萬本到100萬本,結果他們兩個聽了哈哈大笑,結果證明我是對的,一發行出來,整個不得了,連續幾年台灣排行第一名。」

靜思語曾創下最久暢銷書的紀錄,在1998年更是獲得講義讀者票選,對社會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東雨.西晴溫差大 西半部空品差
中區人醫會精進付出 照亮貧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