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 周清玉獲終身奉獻獎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為表揚對社會教育具卓越貢獻個人及團體,教育部今(15)日辦理「112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由部長潘文忠頒發終身、個人、團體奉獻獎,向樂忱奉獻於社會教育的個人和團體,表達深切的感謝,同時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團體與政府機關合作,共同推展社會教育。

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自民國64年辦理至今,已邁入第48屆,112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由各機關推薦進入複審的優秀個人及團體總計114件,經評審小組評定各組獲獎人,包括終身奉獻獎1人,以及15組個人、15組團體獲獎。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致詞表示,在今年獲獎者當中,不論是將更大溫暖與幫助給予社會的個人獲獎者,或者大眾所熟悉長期推動社會教育、關懷弱勢的團體,都是社會最佳的典範。

其中,今年度「終身奉獻獎」得主為周清玉,其致力推動婦女權益、本土語言及多元語言,於2008年推動設立「台灣國家婦女館」,作為政府宣導性別平等政策基地;2018年推動成立「臺語文創意園區」,透過音樂、戲劇和展覽等方式,用心推廣臺灣臺語。

「個人獎項」得獎者來自各行各業,以多元及創新方式致力推展社會教育,例如,李淑貞在工作之餘擔任家庭教育中心志工隊長,以親子桌遊、攤位宣導等有趣多元的方式推動家庭教育;陳錦宏是精神科醫師,提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社區照護共同行動模式,讓情緒困擾的孩子與家庭不再孤單。

在「團體獎」方面,獲獎者相當多元,包括「仁寶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各分館合作推廣閱讀教育;「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長年致力於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國立臺灣圖書館」推動閱讀平權,建立身心障礙者的數位圖書館;「彰化縣花壇鄉農會」推廣茉莉花友善農法,設立「茉莉花壇夢想館」,向訪客導覽解說在地產業特色及友善耕作。

此外,教育部表示,今年社會教育貢獻獎的獲獎者不約而同地在社會教育的推展方式上,展現敏銳性、多元性與無限的創意,其運用自身的專業,結合政府的資源,觀察民眾的殷切需求,不斷深化投入的領域,並且擴展受益的對象,讓更多弱勢民眾及特殊需求的人們,獲得即時的協助,希望透過「社會教育貢獻獎」表揚活動,引領更多的有志之士積極從事公益活動,投入推動社會教育的行列,讓臺灣各地都能充滿積極、熱情與善良的力量。

今年度「終身奉獻獎」得主為周清玉,其致力推動婦女權益、本土語言及多元語言。(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長潘文忠與個人獲獎者合影。(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長潘文忠與團體獎獲獎者合影。(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