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慈善足跡不分國界,2008年,海地接連遭受颶風重創,慈濟展開勘災救援計畫。

●2008年11月25日 海地風災勘災

海地因8月中旬至9月初,遭受連續四個風暴及颶風襲擊,造成慘重災情。結合台灣、美國及聖馬丁慈濟志工,25到27日,前進海地進行勘災,了解當地的生活、教育及醫療環境。

志工也帶來六箱藥品,捐贈當地國立大學醫院,在藥品缺乏下,院中的藥局已完全沒有任何藥品。海地總統普雷瓦爾26日,特地接見勘災團志工以表重視,了解竹筒歲月後,向在場的所有人勸募。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 黃思賢:「透過海地官方、民間,相信能夠圓滿達成任務,甚至剛剛總統也祝福,我們海地能夠有慈濟的分會。」

後續援助及發放計畫,獲得海地政府及民間團體支持,大使館及海外工程公司是助力。

時任海外工程公司副總經理 張士錡:「我的員工每個看到士氣都很高昂,大家都很高興,他們也都知道,這是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他自己的同胞好,所以他們士氣非常高,比平常幫我自己公司做工程的效率還要高,但我也很高興。」

時任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 徐勉生:「剛才我親手把東西交給他們,我從他們那個小朋友臉上,他們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我們距離拉近。」

發放3300份物資,奠定慈濟救災根基。

●1994年11月25日 首例中美跨國骨髓移植

1994年11月25日,首例中、美跨國骨髓移植,於台北三總完成取髓手術,骨髓隨即送往美國德州,受髓者是美籍華裔的8歲男童。而這是台灣第二例跨國骨髓移植,第一例是捐贈新加坡,在1994年9月26日完成抽髓手術,由榮總血液腫瘤科陳博明主任帶領團隊完成,並立即專程送達新加坡中央醫院,受髓者是16歲馬來西亞籍華裔少女。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林碧玉:「她在6年前就已經罹患再生不良的貧血,她在這6年當中尋尋覓覓,那麼不管在日本,在這個韓國,或者是在香港,或到美國,都沒有辦法找到。」

時任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 邱宗傑:「我們拿出來整個造血的細胞,大概有100cc左右。」

時任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 陳博明:「最感動的,我就代他們講了,最感動的就是說,一般在歐美跟日本,還是香港一樣,真正找到的人,願意做的,大概只有50%願意而已,但是他們的話,大概90%以上都願意,捐髓者都願意。」

雖然在植髓後因肺炎併發症往生,源源不絕的愛心,推展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持續成長。

●1984年11月25日 畫家響應第二次義賣

證嚴上人宣布,慈濟將舉行第二次義賣活動,擴大籌募建院基金,首先得到書畫界人士響應,畫家李可梅、李文漢、陶壽伯等,12人齊集台北松山寺,合作兩幅巨畫響應義賣。當年的4月,慈濟醫院第二次動土,興建過程匯聚各界愛心,上人噙著淚水,委員發揮力量。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今晚至明晨 水氣偏多 北.東北有雨
抗生素使用不當 抗藥性比例監測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