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宗教信仰與現代法制研討會 福智分享實踐案例

福智佛教基金會參與內政部「宗教行為與環境保育」論壇,分享宗教護生與法令政策及科研調查並進,發展出合法兼顧經濟、環境與生命和諧的護生行為。
福智佛教基金會參與內政部「宗教行為與環境保育」論壇,分享宗教護生與法令政策及科研調查並進,發展出合法兼顧經濟、環境與生命和諧的護生行為。

▲福智佛教基金會參與內政部「宗教行為與環境保育」論壇,分享宗教護生與法令政策及科研調查並進,發展出合法兼顧經濟、環境與生命和諧的護生行為。

宗教慈悲護生的文化,確實能與當代法令及科學研究相融並進,發展出兼顧經濟、環境與生命和諧的護生行為。財團法人福智佛教基金會於日昨獲邀參與內政部「113年宗教信仰與現代法制研討會」,並於「宗教行為與環境保育」論壇中,以「永續護生」為題,分享基金會長期推動多元友善護生的理念與實踐案例。當日論壇由福智佛教基金會關廟護生教育示範園區園長陳奕成,與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系特聘教授林明鏘,以及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周敬凡共同與談,向現場法律學界、宗教學界與宗教團體等專家和代表,分享福智團體以心靈教育為本,開展出合法並兼顧生態永續的護生理念與作為,達到真實的利他精神,提供宗教信仰與環境保育雙贏貢獻。

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於30多年前,以「一念慈心,萬物歸仁」的胸懷,引領弟子實踐儒家「仁慈愛物,民胞物與」的內涵。所有的有情都想離苦得樂,動物與人類是一樣的,必須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萬物彼此息息相關,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互相尊重依賴。因此,護生行動需因地制宜,在符合生物特性、生態環境條件下,真正實踐佛教慈悲護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