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教育實習績優獎共45人獲獎 首頒教材教法論文獎勵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致詞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致詞
實習輔導教師獲獎者合影
實習輔導教師獲獎者合影
實習學生獲獎者合影
實習學生獲獎者合影
教材教法論文獎勵獲獎者徐偉民
教材教法論文獎勵獲獎者徐偉民

113年教育實習績優獎及教材教法論文獎勵頒獎典禮暨教育實習輔導工作會議今日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舉行,今年由42所師資培育大學推薦140人(組)參賽,最終選出45名(組)獲獎者,包含實習指導教師典範獎2人、實習輔導教師卓越獎8人、實習學生楷模獎20人、教育實習合作團體同心獎4組(共15人),獎項由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頒發。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指出,他來自教育世家,周遭家人皆從事教職,他雖然投入政治,但始終關心教育及文化。進入教育部後,他考量物價上漲,提議將教育實習獎助金由5千元調升為1萬元,並於113學年第1學期起實施,期望藉此鼓勵師培生專注實習、安心學習,提升師資培育成效。

 

他提到,臺灣每年有4千多名實習學生,需要動員近1萬名人員協助指導,而各項學科隨著時代變遷,教材教法不斷演進,輔導教師身在教學第一線,不僅能夠隨機應變,還能與實習學生分享心法,非常不簡單。他舉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王政忠辦理的「夢的N次方」社群為例,期許在座教師不忘初心,繼續在教育領域耕耘,並不吝將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另外,教育部今年委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辦理「啟動師培大學領域教材教法人才培育計畫」,於本次典禮首次頒發「領域教材教法研究學術論文獎勵」,由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特聘教授徐偉民獲得特優。徐偉民說明,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探究教學」是常見作法之一,然而綜觀國內外,對於探究教學的進行方式並無定論。他根據一名國小資深教師的經驗,提出數學探究教學的三階段歷程(連結、要求說明、一般化),希望藉此協助現場教師,透過改變教學方式或調整命題架構,引導學生掌握數學觀念,並應用於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