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腸癌好發率全球第一 照這方法吃肉才會讓人安心

綜藝天王豬哥亮,因為大腸癌末病逝,享壽70歲,讓許多喜愛他的朋友感到相當不捨。大腸癌連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榜首,令人相當憂心,究竟肉該怎麼吃,才能保有口腹之慾,又降低大腸癌風險呢?

Colorectal cancer consecutive reelection of the top ten cancer list
大腸癌連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榜首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及醫工所教授翁昭旼,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每10萬人口大腸癌發生率為45.1人,與同一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全球統計相比,台灣發生率高居全球第一,排第二則是韓國的45人及第三名斯洛伐克的42.7人。

Westernization of die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飲食西化被認為是罹患大腸癌主因之一

多肉的西化飲食增發生率
許多人認為大腸癌發生率這麼高,和西化飲食有關,也就是吃太多肉類。美國曾有一份針對1990年之前的統計資料顯示,白人女性的大腸癌發生率是下降的、白人男性則持平,但其他膚色人種不論男、女,大腸癌發生率都在上升中。研究認為主要是60年代開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白人開始對飲食有正確觀念,知道飲食不能光吃肉,要多吃點蔬菜所致。

另一個大腸癌與飲食有關的證據,則是從日本移民的身上發現端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日本人移民去美國加州,研究發現他們剛移民時大腸癌機率較低、但胃癌較高,但經過40年西化飲食習慣,這兩種癌症的發生率出現黃金交叉,大腸癌變多了、胃癌變少了。這個研究指出,飲食改變與癌症的關係,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期才能顯現。

Blood can also be one of the symptoms of colorectal cancer may occur, this blood will often entrain with mucus.
排血便也是大腸癌可能出現的症狀之一,這種血便常夾帶有黏液。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等症狀時,至少已是第二期。想要早期發現,仍應靠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

出血通常讓人比較有警覺,不論是糞便有沾一些血或有黏液加上一些血,都要進一步檢查。排便習慣改變也要注意,比如原本是兩天排便一次,在沒有用藥的情形下,變得愈來愈順、甚至拉肚子,突然與過去的習慣不同,持續1個月以上,就必須注意。

More meat and less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suffering from colorectal cancer one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多肉類少蔬果,是罹患大腸癌的可能原因之一。

怎麼吃肉才安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2015年10月26日發布報告,將熱狗、香腸、火腿和漢堡等加工肉品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因其可能引發大腸直腸癌;紅肉則被列為第二級A類(2A類)致癌物。究竟肉該怎麼吃,才能保有口腹之慾,又降低大腸癌風險呢?

紅肉類的肉品,因為脂肪含量高,攝取過多除了可能引發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沒有被吸收掉的脂肪,會順著消化道跑到大腸,細菌分解後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產物,體外實驗發現會刺激大腸的黏膜細胞增生,這種不正常的增生累積下來,造成特定基因變化,到足夠時間癌症就發生。

至於紅肉類的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除了同樣有高脂肪的問題,為了保存抑菌,還添加了亞硝酸鹽,攝取過多不只刺激大腸黏膜,對身體其他一般細胞都會產生不正常變化,因此致癌風險等級更高。

紅肉仍可吃 唯量應控制

不過,紅肉還是有其營養價值,比如可提供較好的鐵質來源,除非本來就吃素,否則不建議因此完全不吃。飲食重點在於均衡,現代人肉類攝取往往過量,除了應調整為合適的份量,肉類的選擇也不應太偏重紅肉,魚肉、雞肉等白肉一樣有充足營養。

盡可能減少接觸有致癌風險的東西是對的,但若不是一定要追求活到一百多歲那樣的長壽,也不用過於恐慌,要吃多少、承擔多少風險,就看每個人的選擇了。

延伸閱讀:少吃肉、多蔬果「腸」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