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後的香港立法會淪為橡皮圖章 港府自己叫好卻不叫座

香港立法會選舉在本周日19日投票,儘管特區政府和愛國陣營用盡各種方法催票,但選舉氣氛仍然相當冷淡。本屆立法會(2016-2021)多名議員被DQ、泛民政黨幾乎都沒有代表參選,令本屆參加角逐議席多了很多新面孔,一般香港民眾對新人認識有限,大有不知「票投何人」之嘆,更羨慕台灣有真正民主選舉。

「變革」是這次選舉中聽到最多的口號,這次選舉和中共甄選沒有什麼區別,推測港人不會幫中共政權的假民主背書。在北京強行改變香港選舉情況下,國際社會將十分關注這次選舉的港人反應。

謬論  投票率偏低是政府做得好?

中共透過「完善選舉制度」,令香港的政治安全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愛國者治港」下,建制派須快速擴張至90席在所難免,令本屆候選人的素質參差不齊,當中的「重災區」自然落在90席中佔40席,又相對不受政黨或業界背景限制的選委界別。

由於沒有什麼「亮點」,外界把焦點放在投票率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被《環球時報》問及選舉的投票率時,林鄭月娥面不紅氣不喘表示,投票率高低不代表什麼,沒有必要過分擔心。若投票率低,即代表政府公信力高,民眾無強烈訴求選擇議員監督政府,投票率反而降低。

阿Q式說法遭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砲轟,特首的說法只屬「假設」,直指投票率非常重要。特首此說不知基於哪門選舉「理論」學派創見,投票率高低有很多原因,但以為投票率偏低是因政府工作做得好,顯然是自我感覺良好。

不斷犯錯  烏龍百出的選務

除了關注投票率,烏龍選務更令人搖頭。選舉事務處被揭發誤將新界東南選區,其中兩個投票站的選民互相對調,又有數十個新界西北選區的選民錯誤收到新界東南選區的候選人簡介,如此低級錯誤一犯再犯,堪稱烏龍百出。

這次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其中地方選區由過往的5區變成10區,不少選民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屬於哪個選區,及區內有哪些候選人,類似出錯,肯定會令選民亂上加亂。

其實,9月19日的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點票工作出現延誤鬧劇,為了合理化延誤鬧劇,政務司司長李家超還煞有其事警告,外國勢力為了自身政治利益遏制中國崛起,自回歸以來在香港培育了不同的破壞力量,建立大批「代理人」滲透,意圖推卸責任。

吹口哨狀膽  特區政府叫好不叫座

雖然特首說「投票率高低不代表什麼」,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陸續發表講話,目的就是希望提高投票率。港鐵為配合林鄭月娥大局,港鐵投票日提供免費乘車,乘客可免費乘搭港鐵、輕鐵及港鐵巴士。

儘管外界質疑,特區政府一方面要清零,又說有限聚令,卻又免費搭車鼓勵市民出門,防疫政策令人費解。投票站位置跟選民居所十分接近,一般只需步行已能到達,不知免費乘車意義何在?

非建制派不是民主派  非建制派選情慘淡不樂觀

從選舉結構而論,本次選舉已達到中共不希望清一色都是建制派參選人目的,參選即是認可這場選制。對於立法會的有效運作,非建制派的動向令人關注。這屆非建制派參選集中於地區直選,地區直選在重劃為十區後,每區由最多票的兩名候選人當選,非建制派已是中共篩選後的樣版參選人,難獲選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十區均有最少一名自稱非建制派參選(包括被視為親建制的中間派、傳統泛民老將、新興的非傳統建制派等),但真正在選區有一定的基礎者,恐怕只有九龍中譚香文、九龍西馮檢基、新界東南蔡明禧、新界西南劉卓裕四位,其他六區要不是默默無名的空降者,就是跨區參選者。

其實當下港人的想法已非「投票給誰」,而是「為什麼要投票」。先不說大量對香港政局失望者多已移民,留在香港的人對選舉更已不存希望,參選者更被視為「投誠」。無論在選舉論壇上的針貶多精彩,選舉早就沒有港人深究,非建制派的選情極不樂觀。

作者》吳建忠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加強不動產授信管控 央行需以選擇性信用管制與財政部、金管會密切合作
中國對香港擴大實施國安法 英外交大臣重砲抨擊
習近平與普丁的二度會晤 是要討拍取暖?還是要聯手抗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