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人口消費力崛起!台橡深耕印度14年,如何從虧3億到賺3億、連7年獲利?

14億人口消費力崛起!台橡深耕印度14年,如何從虧3億到賺3億、連7年獲利?
14億人口消費力崛起!台橡深耕印度14年,如何從虧3億到賺3億、連7年獲利?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南向國家隨著製造業帶動經濟成長,正在展現新樣貌,不只是世界工廠,更是下一個內需藍海。

以印度來說,根據聯合國數據,去年4月印度14億人口正式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2023年,iPhone全球總銷量不增反跌,在北美、歐洲、中國、日本等主要市場均呈停滯或衰退,唯在印度逆勢成長38.6%,一躍成為iPhone的第5大市場。

然而,不只是民間消費,同屬內需經濟重要部分的基礎建設,更是蘊含極大商機。印度台商總會會長何俊炘觀察,「新德里到處都在大興土木,跟30多年前的中國很相似。」

不只新德里,交通基礎建設是整個印度發展的重點,由印度財政部每年對交通運輸投資的預算來看,從2020年260億美元增加到今年的653億美元,短短4年就增逾150%。

交通建設支出增加,汽車銷量也同步增加。「印度年輕人多,總得要住房、要買車,這對經濟來講是有動力的。」合成橡膠廠台橡執行長蔡偉強觀察,印度合成橡膠產線滿載,卻仍供不應求,主要就是因為印度汽車銷量增加,對車胎的需求大增。

瞄準此商機,相信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的台橡,成為最早進入印度的台灣合成橡膠廠,2010年投資300多萬美元,與印度石油公司(IOC)合資,在印度成立ISRPL公司,持股3成,並於2013年完成建廠,年產12萬噸的乳聚丁苯橡膠(ESBR),主要供應當地輪胎廠。

但沒有想到,自2013年投產以來,ISRPL卻繳出連3年虧損、年虧上千萬至3億元的慘澹成績,這讓台橡在2015年開始思考,是否該及時止損,退出印度。這年年底,蔡偉強出任台橡執行長,一進到公司,他就擔起決定印度市場去或留的重大任務。

透過一連串的精算原料成本、產能和客戶需求後,他得到結論,成本若能調降,就可能讓獲利轉正。蔡偉強最終決定續留印度,因此他便開始著手弄清虧損原委並改善。

從財報數字上,他很快看出端倪。原來,印度的合成橡膠多從國外進口,在地生產的價格免去運費、關稅等,理論上應該更便宜,具有相當競爭力。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相反,台橡在地生產的橡膠,原料成本甚至比國外進口還貴。

「最大的挑戰就是成本。」蔡偉強解釋,他發現,當初與印度石油公司簽訂的價格合約並不合理,因此他直接找對方談判,希望針對占原料組成7成的丁二烯重擬價格 。

如此往復溝通數月,最後印度石油公司終於點頭,雖然蔡偉強不願透露具體調幅,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此一役,其成本終於低於海外橡膠。解決了成本問題,下一個挑戰是必須促進生產效率。

為了掌握主導權,蔡偉強主動提出願意承擔全部改革成本,包括派台灣員工親赴印度檢視、調整,以及協助輪胎客戶取得車廠認證,都由台橡負責。關鍵是,獲利一樣以持股分成,「公司賺1塊,我分3毛。」蔡偉強指出。

不惜多扛責任,也堅持改革,讓台橡印度廠的稼動率從原先4成,一路攀升至如今9成,蔡偉強,靠著果敢直言的「談判」,帶領印度子公司在2017年走出連續3年虧損泥淖,並在隨後實現連續7年獲利,去年為公司賺進3.4億元。

展望後市,蔡偉強更樂觀表示,印度經濟、車市不斷成長,台橡也正規畫增設第3條丁苯橡膠產線,將既有12噸產能提升至18噸。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35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看更多今周刊文章
成大歷史系分發沒人來、頂大中文系師批「台積電很過分」...念理工才擁高薪:文組在台北很難活下去
他問「台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中國會不會打過來?」謝金河僅1句話回應:這些現象早已曝光答案
去日本旅遊注意了!日圓新鈔7月上路,改版後舊鈔還能用嗎?達人點1關鍵:現階段用它最好
台大醫學系將採社會不採英文、醫科生也在學碳定價!ESG浪潮,青年人才正「綠」重塑
負擔高額學費,孩子歸國卻只想著開垃圾車?1故事提醒別讓原本「無條件的愛」,變有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