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編列2840億 打造7潛艦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仍在泊港測試,行政院長卓榮泰22日已核定後續艦預算2840億元,全案計畫期程從2025至2038年,將籌建7艘新式潛艦量產艦,但國防部明年度僅先編列20億元先期作業費。國防部長顧立雄曾表示,後續艦預算要等海鯤號通過泊港、海上等測試後才能動支。據悉,海鯤號尚未進行海測(SAT),預計2025年11月前交艦。

行政院昨公告,下年度國防預算整體規模6470億元,包含國防預算4760億元、特別預算904億元、非營業特種基金806億元,整體預算占GDP約2.45%;國防部主計局長謝其賢中將指出,國防預算的軍事投資費為1458億元,較今年度預算增加203億元,主要是挹注在新增案,約70億元,其餘是持續案的付款需求。

海鯤號拚海測 2025年11月前交艦

國防部表示,114年度國防部主管預算4760億元,較113年度法定預算增加415億元、成長約9.6%;114年所獲預算除滿足人員維持法律義務支出,重點在持續推動機艦國造。

軍方官員透露,7艘後續艦將以「3+2+2」分批建造;國防部表示,明年後續艦預算僅編20億元,為先期作業費,包括維持裝備妥善、加速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後備戰力以及作戰指管韌性,並加強官兵照護等施政要項,具體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據了解,潛艦後續艦預算編列模式,比照勇鷹高教機,當時國防部編列686億餘元預算,生產66架高教機,但第一個年度僅編列5億元。

針對後續艦預算編列,戰略學者揭仲說,立法院在處理跨年度預算案、尤其是軍事採購預算,確實存在第一年預算通過後,後續年度通常不會再否決全案的慣例;行政部門也常利用這種「頭過身就過」的慣例,在第一年編列占全案預算總額比例非常小、甚至只有「行政作業費」的方式,技巧性讓總額龐大或較具爭議性的計畫過關。

第一年先編20億 支應先期作業費

戰略學者蘇紫雲則表示,7艘後續艦2840億元應是匡列數,軍備投資的財政紀律類似他國軍艦批次建造之經費預估,須待海鯤首艦海測、戰測完成後,逐年編列實際艦造預算。

預算頭過身就過 3+2+2分批建造

蘇紫雲預估,每艘潛艦成本,包括後續批次升級、船塢設備等,扣除所需彈藥1個基數約210枚後,造價約為355億元(每排水噸約1250萬元),相較新加坡外購德國218/SG級(約1395萬元/噸)、挪威212/CD級(約1180萬元/噸)的造價,仍屬合理範圍。

蘇紫雲認為,潛艦可與岸基雄風、魚叉反艦飛彈構成遠近攻艦火力,形成海上的內外線作戰,阻絕敵方登陸兵力。同時對台灣而言,水下艦隊具隱匿性也可扮演「存在艦隊」(fleet in being)的角色,制衡數量優勢的對手。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強調,政府會秉持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持續提升國防實力,落實機艦國造等政策,打造韌性台灣,守護我國主權。

至於美方要求我國防預算占GDP3%,謝其賢昨說明,各界對國防預算占比有很多觀點或討論,國防部敬表尊重,國防預算有編列的流程和程序,依照作戰需求,以及綜合考量整體國家財政編列預算,不會跟其他國家一樣做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