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採測 環署:地下水對人體健康無直接危害

15年採測 環署:地下水對人體健康無直接危害

新頭殼newtalk

為掌握我國地下水水質狀況,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歷經15年採樣檢測,目前已累積超過40萬筆地下水水質檢測數據,其中僅鐵、錳、氨氮等項目符合監測標準比率較低,但前述項目只會影響適飲性,對人體健康無直接危害。

環保署今 (19) 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地下水水質保護策略」,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水對台灣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民生資源,不只要解決「量」的問題,同時也要兼顧「質」的保護;因此,前瞻基礎建設的「水環境」計畫,就是為了達到「不缺水、不淹水、親近水,以及喝好水」的目標。請環保署儘速研析地下水水質趨勢並建立潛勢分布,以推動環保、農業、經濟等跨部會地下水污染預防保護措施,落實資源永續利用。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表示,自84年起,針對全國地下水分區共設置453口區域性(即背景調查)監測井,以檢測地下水背景水質。歷經15年採樣檢測,目前已累積超過40萬筆地下水水質檢測數據,相關數據經檢核後皆已公布於「 」,供一般民眾查詢及下載使用。地下水背景水質歷年監測數據符合第二類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比率達91.5%,其中,僅鐵、錳、氨氮等項目符合監測標準比率較低,但前述項目皆為影響適飲性項目,對人體健康無直接危害。

此外,環保署自90年起啟動高污染潛勢事業及工業區品質管理工作,累計設置1,916口場置性(即污染調查)監測井,100年起推動輔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檢測備查作業,檢測備查比率高達99.3%。為有效整合政府資源,99年起進行地下水監測資訊整合作業,彙整相關單位監測數據,也掌握高污染潛勢區域,有效達到污染移除及保護措施。未來具體作為包括:1.完備地下水水質監測井網密度不足區域之補充建置,推動地下水三維分層監測井網聯合監測、2.加強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整合,聯合相關單位地下水水文地質調查資訊、3.研析地下水水質趨勢並建立潛勢分布,推動環保、農業、經濟等跨部會地下水污染預防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