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檔首季轉盈 法人買盤加持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市櫃公司首季季報全數公布完畢,多家公司走出去年營運低潮,本季獲利翻正,其中,包括陽明(2609)、潤泰新(9945)、金寶(2312)、可成(2474)、上海商銀(5876)等15檔個股,首季獲利呈現年月雙增,且五月以來持續獲得三大法人買盤關注,法人看好具基本面轉佳,且基期相對還在低檔的個股,後續有表現機會。

根據CMoney統計,篩選今年首季獲利相較去年第四季呈現轉虧為盈,且同時也呈現年增長的公司共計有97家。其中,又有多檔個股不僅自5月以來獲得三大法人呈現買超,且15日持續獲得買盤敲進,包括陽明、潤泰新、金寶、可成、上海商銀、潤泰全、華東、上緯投控、居易、福懋、明安、昆盈、科嶠、宏遠、倉佑等。

兆豐國際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黃國偉表示,轉虧為盈的公司需觀察是否是受惠於產業或公司產品的結構性改變之帶動,若是連續虧兩三季,從首季開始轉好的公司,後市可能較有望具有續航力。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台股再創新高的情況下,投資人可觀察10日均線以技術面進行操作,若指數無跌破10日均線可續抱手中持股,若跌破10日均線則可能為短期轉弱訊號,而空手的投資人則可尋找低基期的個股,以短天期均線超過長天期均線呈現股價轉強,且季報表現佳之個股,後市表現機會。

觀察15檔獲利虧轉盈的法人買超股,多數仍以電子類股為主,其他還包括了航運、綠能環保、紡織纖維、運動休閒、金融保險、貿易百貨、汽車工業等類股;從籌碼面來觀察,陽明獲三大法人自5月以來敲進27.6萬張,位居第一,而潤泰新、金寶、可成、上海商銀等也獲得了法人買超逾萬張。

陽明首季稅後純益93.79億元、年增175.85%,每股稅後純益(EPS)2.69元,不僅較上季轉盈,也優於去年同期的0.97元,回升到近五個季高點。15日終場以71.4元作收,股價已連五日勁揚,累計漲幅高達36.7%。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弘凱車用耕耘有成 營運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