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歷史 義竹鴿笭文化季開跑

傳承150年的義竹鴿笭文化季11日開籠起飛,嘉義縣長翁章梁(左三)指賽鴿笭是農閒娛樂活動,現只剩義竹鄉和台南部分地區庄頭還在舉辦,是很有看頭的文化。(呂妍庭攝)
傳承150年的義竹鴿笭文化季11日開籠起飛,嘉義縣長翁章梁(左三)指賽鴿笭是農閒娛樂活動,現只剩義竹鄉和台南部分地區庄頭還在舉辦,是很有看頭的文化。(呂妍庭攝)

傳承150年的義竹鴿笭文化季11日開籠起飛,儘管隨人口凋零,參與村民愈來愈少,仍是地方重要盛事,從小就看長輩賽鴿笭的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賽鴿笭是農閒娛樂活動,現只剩義竹鄉和台南部分地區庄頭仍舉辦,是很有看頭的文化,要好好保存。

「賽鴿笭」是把不同尺寸木笭綁在「鴿選手」身上,再讓鴿選手從對方村莊固定放飛陣地,飛回自己村莊,通常由兩村交互對戰,飛行途中如有停飛落腳,村民可用各種方式攔阻對方鴿子抵達終點,隔日或擇日攻守互易,視雙方飛回鴿笭數量,決定勝負。

義竹鴿笭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重安說,比賽分「私笭」和「公笭」,私笭賽是公笭決賽的暖身賽,真正勝負排名,取決於公笭賽積分多寡,強調賽鴿笭需要溝通協調,是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也是義竹人特有的情感凝聚方式。

陳重安也說,鴿子訓練期間除要注意營養餵食,還要清潔全身羽毛,隨時注意鴿子健康狀況,選手都是從小開始訓練負重,再慢慢加大尺寸,訓練選手的耐重飛行能力。

為扶植可能因鴿笭製作工藝失傳而沒落的民俗文化,縣府特別編列預算,補助鴿選手訓練期間所需營養劑支出,希望選手們有充足體力飛抵目的地,為主人贏得比賽。

翁章梁說,「鴿笭」很多人聽都沒聽過,其實「鴿笭」就是「鴿子揹笭」的飛行比賽,最大的笭有9.4吋,只要鴿子能揹9.4吋的笭,村民就會感到光榮,只是笭對鴿子的體重算重,所以飛不遠,大多只是隔村之間的比賽,無賭博行為,是一種娛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