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蹲勿仿效 關節磨損得不償失

一首節奏緊湊的歌曲,搭配力道十足的舞步,16蹲,可說是時下蔚為風潮的話題,甚至,有許多人都想挑戰,看看自己是否也能這樣連續蹲跳。我們從醫學視角來解析,這個急速下蹲再起立的16蹲,可能會帶來什麼傷害,又有哪些族群不適合,如果您實在很想挑戰,該如何避免受傷。

偶像團體舞步16蹲帶動風潮,消防隊員全套裝備,負重20公斤也在跳。音樂節奏,搭配連續蹲跳,近來幾乎成為洗腦歌,不分老少,不分性別,許多人自拍上網贏得讚美,但是,從醫學視角,這傷得可不少。

台中慈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副主任謝尚霖:「對膝關節 髕骨 股骨關節,瞬間壓力會很大,大家都著重在膝關節,其實在屈髖的這個動作,也有可能造成髖部的前側的夾擠,髖部關節脣的損傷疼痛也會發生。」

像這樣急速下蹲再起立,加速收縮,容易導致肌肉和肌腱撕裂傷。

大林慈院高功能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韋任:「延遲性的肌肉疲勞,也就是以前人家講的鐵手 鐵腿, 從活動之後的幾個小時,到幾天之內 其實都可以,去觀察是否有這樣不舒服的情形。」

16蹲尤其影響這3個部位,跳舞之前可先伸展小腿後側,腳掌往上勾,膝蓋打直,重心移到前腳,拉伸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記得軀幹直立,小腿彎曲上拉,至於臀部肌肉群,則要平躺,單側腳往對側的肩膀拉,每個動作停留30秒。

台中慈院復健醫學部組長陳昱廷:「做(運動)之前先做伸展,肌肉彈性好 你就不容易受傷,做完之後 它(肌肉)緊縮了,你再簡單地幫它做拉伸,伸展 就有幫助了。」

根據統計,就算不是運動選手或專業舞者,一般民眾的膝蓋,一年也要彎曲100萬次,因此需好好呵護,對於膝關節保養,盡量少彎,慢慢彎,不要彎太久。而高強度16蹲,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過度肥胖,曾經動過膝關節手術,尤其有移植物者,以及曾經韌帶肌腱受傷者,都不適合挑戰,對於會傷害自身的舞步,給予掌聲,比自己跳更好。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守護校園感恩您 慈小生表達心意
斯里蘭卡大規模雨災 16死逾萬屋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