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公里海岸線屏東 因小琉球墾丁而聞名 交出海洋好成績

屏東縣政府連續4年獲得海洋委員會考核「特優」肯定,且環保艦隊召募高達1,171艘位居「全國之冠」,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縣海岸線長達172公里海洋資源豐富,為潔淨海洋環境,以岸際接力淨海、淨灘、環保艦隊及潛海戰將等民間人力物力挹注,以及倡議海上垃圾帶回等五大行動。這些行動在小琉球與墾丁都特別受重視。

根據觀光署公佈資料,去年小琉球年遊客量逾111萬人次。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根據觀光署公佈資料,去年小琉球年遊客量逾111萬人次。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172公里海岸線的屏東觀光,因擁有小琉球及墾丁而聞名,小琉球在2020年COVID-19爆發前觀光人次已年破百萬,在全台離島中僅落後面積大18倍的澎湖,更是全台遊客密度最高的離島。去年疫情緩解後,7月假日觀光客爆量到單日萬人,用水吃緊的小琉球捉襟見肘,還破天荒實施分區限水,密密麻麻人群讓海岸幾乎無法立足,總量管制和登島收費成為熱門話題。

根據觀光署公佈資料,去年小琉球年遊客量逾111萬人次,最近因停電再受注意。6月14日登島人數為5111人,而6月15日更是突破萬人,達到10418人。然而,在15日晚間7時30分左右,小琉球突然發生全島大停電,共有4171戶住家受到影響。

因為海岸線長,觀光區全台有名,屏東縣政府在海洋政策上特別著力,也很有成績。縣長周春米強調,身為捍衛海洋環境的領頭羊,不斷自我挑戰,以全面、多元、創新的方式推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凝聚全民共同守護海洋共識,讓「海廢帶回」成為漁民日常,呼籲大家海洋保護行動刻不容緩,更是每一位地球公民的責任,惟有從自己做起、響應淨零綠生活,與海共生共榮、才能讓海洋生態得以生生不息。

屏東縣首創全國「海廢帶回 漁獲自肥」政策獲好評供其他縣市傚法,號召海洋志工潔淨海底,尤以民宿業者發起的小琉球海洋志工隊不遺餘力,自發性每週固定集結打撈海底垃圾逾450次,而台灣潛水發揮潛移默化影響力,堪稱帶著潛水客「付費撿垃圾」也能甘之如飴的企業楷模,亦將海洋環境教育向下扎根,培植潛海小戰將知海、愛海。

屏東縣連續4年榮獲「海洋環境考核」特優及環保艦隊召募全國之冠,環保局長顏幸苑代表領獎。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連續4年榮獲「海洋環境考核」特優及環保艦隊召募全國之冠,環保局長顏幸苑代表領獎。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小琉球每年登島遊客人潮眾多,為減輕小琉球旅遊人潮對生態造成的負擔,屏東縣政府繼公告島上5處潮間帶劃設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後,其中杉福、漁埕尾、肚仔坪等3處潮間帶列為保育示範區,除限制管控同時間進入人數外,並自2024年7月1日起收取每名遊客60元海洋保育費,專款用於維護自然生態資源及復育等,期待觀光及生態並存,永續發展。

賴清德總統日前參加第五屆「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也提到,他將「探索海洋」作為重要的政策方向,積極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業發展,希望台灣藉由海洋,提升國家競爭力,讓經濟與產業往更多面向發展。同時,政府也推動「海洋三法」,提升海洋環境的韌性。在管碧玲主委帶領下,《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完成立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已經修正,《海洋保育法》也剛通過立法院的初審程序。屏東縣環保局表示,屏東縣將繼續結合公私部門一起努力,致力於海洋潔淨、海洋環境教育及油污緊急應變等整體表現以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目標。

賴清德總統日前參加第五屆「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宣示將「探索海洋」作為重要的政策方向。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日前參加第五屆「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宣示將「探索海洋」作為重要的政策方向。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