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億的巴掌打臉民進黨

作者:單厚之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軍公教調薪3%,是賴清德就任行政院長的第一個重大施政。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幾乎是第一時間跳出來,強調絕對不是打臉前閣揆林全,而是經過「精算」之後的決定,呼籲外界不要過度解讀。

不過一個多月之前,林全內閣才宣布明年軍公教不調薪。當初還曾召開「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跟與會機關代表和學者專家共同討論,認為「國內景氣變化仍待觀察、各級政府收支仍呈現短差」,最後做成不調薪的結論。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景氣、經濟、政府財政有任何的變化嗎?為什麼一個月前不行,一個月後又行了?政府發言人說,是因股市持續穩定,股市上萬點已經破了65天的紀錄。那如果股市萬點再維持65天,軍公教薪水要不要再翻一番?

徐國勇有一點沒說錯。政院的這個髮夾彎,並不是打臉林全,而是打了全民進黨上下一巴掌。從賴揆決定加薪到現在,民進黨有幾個人叫好?有幾個人出來力挺這個政策?也才不過就十幾天前,民進黨上下把反年改的軍公教罵到臭頭。如今,軍公教的退休金還沒正式減,賴揆就決定幫他們加薪。

這算是哪門子的改革?哪門子的轉型正義?未來改革、轉型正義還要不要做?賴清德可以一腳踩在林全的臉上,但民進黨團可沒辦法一腳踩在自己的臉上。賴內閣的第一隻箭,就射在民進黨立委的心臟上。砍公教退休金的是蔡政府、林內閣、民進黨立委諸公,只有剛上任的賴揆能體恤軍公教的苦。民進黨上下都是「豬八戒照鏡子」,只有賴清德是「美猴王」。

賴揆說,幫公務員加薪,可以呼應工商業需求,帶動加薪、刺激消費、提升經濟。蔡總統則說,調薪是為了好轉的景氣加溫,也希望企業主動為員工加薪,讓利潤分享給員工。試問,公務員加薪與刺激景氣、增加企業利潤有什麼關連?除了對企業道德喊話之外,還能怎樣替勞工加薪?

一種可能的理論是,公務員加薪之後,就會增加消費;消費增加,就能刺激景氣;景氣好轉,利潤就會增加;利潤增加,企業主就有分潤、加薪的空間。

但不要忘了,也同樣是蔡總統、同樣民進黨政府,幾個月前才把軍公教的退休金砍到見骨,把這些人打成「臭老九」、特權階級。世大運的時候,他們還是「王八蛋們」。軍公教眼見退休金馬上就要縮水,又怕政府何時想到再砍一刀,怎麼可能增加消費,又怎麼能達到刺激景氣的效果?

理論上,加薪或許該有「政策買票」的效果。但緊接著年改之後的大轉彎,沒有任何的徵兆,讓兩方都覺得突兀。綠營支持者認為是改革大開倒車;藍營則認為是砍九刀之後,不成比例的安撫,領錢不領情。

年金改革是蔡英文政府一年多來最重要的政績之一,而賴神上台的起手式,就把民進黨這些時間的努力,打消了一大半。民眾更難去理解,蔡英文和賴清德要把國家帶到什麼地方去?過去林全內閣的其他政策,除了「一例一休」之外,到底還有多少可能會變?

經濟跟選票,都沒有特效藥。「戰鬥內閣」必須要想清楚,貫徹改革跟振興經濟,究竟要哪一個?如果真要拚經濟,勞動條件、能源政策、兩岸關係,民進黨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又想拚經濟、又不忘鬥爭、立場堅持不退,最後必然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