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這一天】1820.5.12護師精神代名詞、上帝派來的天使——南丁格爾誕生

【那一年的這一天】1820.5.12護師精神代名詞、上帝派來的天使——南丁格爾誕生

紀念護理先驅南丁格爾,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師節。南丁格爾這個名字無人不知,以無畏的膽識與悲憫的博愛,改變了英國戰地護理業;最終又在英國文化的強勢推動下,成了世界公認的護理事業先驅。國際紅十字會將南丁格爾獎章作為護師最高榮譽,因此她的生日也成為國際通行的「護師節」(台灣原本稱為護士節,2010年改稱護師節)。 提升護理工作者的專業形象 南丁格爾的全名叫做弗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是著名的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1820年5月12日出生在義大利。她的家庭處於上流社會,家裡條件相當好。她在德國學習護理學後,去英國倫敦的一家醫院工作。1853年,33歲的南丁格爾成為了倫敦慈善醫院的護士長。 後來,克里米亞戰爭 (1853-1856) 時,南丁格爾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為士兵提供醫療護理。她分析過堆積如山的軍事檔案,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以及在戰場上受傷後缺乏適當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圓形圖以說明這些資料。 南丁格爾於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護士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士長,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又稱「提燈天使」。由於南丁格爾的貢獻,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護理師精神的代名詞。 事實上,南丁格爾年輕時,過著十分優渥的上流社會生活。傳說南丁格爾曾聽到上帝對她說話,要她成為護士,才選擇這條道路。早於1837年在愛伯利公園(Embley Park)開始,她就已是護士了。在那個時代,護士是很沒有地位的工作,是只有貧苦低下階層的女人為了謀生,才肯做的污穢工作;尤其在戰爭爆發之時,護士更需要隨軍奔赴戰場,不但辛苦而且十分危險。 1844年,當南丁格爾宣布她將入行護士一職,此舉令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母親極為震驚、憤怒和悲痛。不過,南丁格爾後來的表現,徹底改變了社會對護士的負面形象,更打破了當時「一位好女性不是當賢妻就應當良母」的根深蒂固觀念,讓大眾認識到,原來女性可以在社會發揮更多不同的貢獻。 上帝派來的天使 南丁格爾最有名的貢獻是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1854年11月,她和38名女性志願護士,抵達英國主要軍營的所在地,俄國的克里米亞半島,發現醫護人員過度勞累,傷兵未得到適當照顧,政府官員態度冷漠。藥品供應不足,衛生被忽視,大規模感染是常見的,其中許多是致命的感染。並且沒有為病人準備食物的設備。 在第一個冬天,在斯庫台(Scutari) 有4,077名士兵死亡。士兵死於斑疹傷寒,傷寒,霍亂,是戰爭死亡人數的十倍。臨時軍營醫院的衛生條件很糟,不僅人滿為患、廁所的污水管有缺陷,通風也不足。英國政府派出的衛生委員會於1855年3月到斯庫台,改善污水管和通風狀況,使得死亡率大幅降低。在戰爭期間,南丁格爾瞭解到衛生條件的改善,可以降低死亡率。 根據戰地記者的描述,南丁格爾和她的護理助手群將術後感染的機率降低、改善飲食和醫療衛生等,被傷兵們稱為「上帝派來的天使」。甚至在南丁格爾等人提著燈夜巡房,還有傷兵不顧自己的傷勢下床,曲膝跪在地上親吻著影子。 南丁格爾回到英國,開始收集證據,向皇家委員會報告軍隊士兵的健康狀況。她開始相信,大部分在醫院內死亡的士兵,是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中喪生。這段經歷影響了她後來的職業生涯,讓她主張重視衛生的生活條件。因此,她在非戰爭時期,開始改善醫院的衛生設施,以降低醫院的死亡率。 至今「南丁格爾」成為護理師的代名詞,在英國和法國等地,皆設有「南丁格爾護理學校」專門培育護理師人才。而在台灣,只要是護校,其校堂一定會擺設南丁格爾的塑像,並擺置「護理師誓詞」。將畢業的「準護理師」們都必須在南丁格爾的塑像前宣誓「護理師誓詞」後方能走出校門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