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這一天】1945.3.23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海戰——沖繩戰役展開

【那一年的這一天】1945.3.23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海戰——沖繩戰役展開

1945年3月23日,沖繩島戰役以空襲與砲擊展開,火力之密集與殘酷,被稱為「鉄の雨」或「鉄の暴風」,是二戰期間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海上登陸戰役。自從3月23日美軍的海洋艦隊集結於沖繩外海起,4月1日盟軍登陸沖繩本島、4月6日日軍空中還擊,戰火白熱化,一路到最終日軍指揮官牛島滿自殺的6月22(或說23)日,這三個月間對沖繩人而言,故鄉成為人間煉獄與巨大的埋骨所:日軍死亡七萬人、俘虜七千名;美軍損傷六萬五千名,其中包括一萬多名死亡與失蹤,據說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折損最慘烈的一役。 那麼沖繩人民的傷亡呢?沖繩官方統計約十五萬人,是當時沖繩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九萬四千名是平民老百姓。 沖繩島為琉球群島的第一大島,位於日本本土和台灣之間。北部多山,南部主要是丘陵地,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1945年初,美軍佔領呂宋島及硫黃島後,為掌握整個琉球群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佔沖繩島。美軍於3月18日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台灣,第10集團軍各突擊梯隊進行海上航渡。23日起,艦載機群和艦砲對慶良間列島和沖繩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了日軍近海攻擊艇隊。 3月26日,美軍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了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4月1日晨,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砲和航空火力攻擊,並接續完成登陸。4月6日,日海軍聯合艦隊由日本向沖繩航進,企圖與美軍進行海上決戰。翌日,美快速航母艦隊迎戰於九州西南海域。美艦載機編隊擊沉日軍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4艘,從而解除了海上威脅。日潛艇部隊到沖繩附近活動,由於美軍警戒嚴密而無所作為,除1艘返航外,其餘7艘均被擊沉。4月6日至6月22日,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大規模攻擊,然而對整個戰局未起決定作用。 戰役以日軍失敗告終,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美軍佔領沖繩島後,打開了日本的門戶,達到為進攻日本本土建立戰略基地的目的。 參考資料: 沖繩島戰役 台灣WORD 勇氣-我的沖繩故事:鐵風暴 延伸閱讀: 〈矗立在沖繩平和祈念公園的台灣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