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4.27辜汪會談:「求同存異」的兩岸政治性互動

1993.4.27辜汪會談:「求同存異」的兩岸政治性互動

揮別「漢賊不兩立」的年代,台灣從1987年開放探視之後,雙方有了更多的接觸。但蔣經國末期「三不政策」雖漸瓦解,卻沒有交流的「規矩」。而後,兩岸從「擱置爭議」的事務性協商,進展到有政治性的高層互動,則非1993年4月27日舉行的第一次「辜汪會談」莫屬。 1949年以來第一次會談,打破三不政策局面 1990年,也就是中國發生六四事件後的隔年9月,正當中國在國際上迭遭譴責、孤立與制裁之時,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有了第一次政府授權委託簽署的《金門協議》,雙方針對處理「閩平漁事件」偷渡客問題,討論有關人道遣返事宜,並形諸文字。 不過,從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體系到紅十字會出面洽簽的《金門協議》,尚不能稱為制度化協商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1月28日、3月9日,陸委會、海基會才正式掛牌運作,政府對中國大陸的事務才奠下「制度化」的基礎。陸委會成立時主委由施啟揚擔任,但很快換成黃昆輝。海基會則由當時的台泥董事長,被視為「本省大老」的紅頂商人,國民黨中常委辜振甫擔任董事長。 事實上,在《金門協議》還未簽訂之前,中國即積極透過管道和國民黨接觸,不論是在海外與非主流派的接觸,或是透過「密使」與當時政權並未穩固的台籍總統李登輝的「密使」進行第三地檯面下的傳話,雙方後來都認為有必要見上一面。尤其是當時台灣在「李郝體制」下,與中國打交道成為一種共識,甚至被炒作成「顯學」,與國際認知大相逕庭。 雙方這種官方默許的「準官方」、「半官方」或「代理人」交流形式,在1992年香港會談時正式端上談判桌。談判的最大紛歧點在於「一個中國」,之後此次談判被解讀為「一中各表」或「沒有共識的共識」,一方面同意在各自表述下進行準官方往來,另一方面卻也成為國民黨人日後創造「九二共識」的歷史基礎(蔡英文總統則稱之為「九二史實」)。 雖然對「一個中國」的內涵無法達到共識,但這次會談仍紮實地為中國與台灣第一次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談判鋪了路;直至1993年海基會副董事長邱進益與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的「邱唐磋商」,在意的都還是表達各自「政府」(非國家)所擁有的排他性細節。國民黨政權不想被矮化,追求形式與實質(官方性質)的對等;中共當局則堅持法理上的「一中原則」,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3年4月27日至4月29日,中華民國的「人民團體」海峽交流基金會(即「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即「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的海皇大廈會面,打破兩岸從1949年以來的國共僵局,再創「第三次談判」的局面。但以辜振甫的台灣人身分和「中國文化」背景與汪道涵交流,無形造就了「兩岸一家親」,唯一剩下的僅有「求同存異」的精神。 雖然會議中雙方對於座席安排,稱呼等問題或明或暗地較勁,然而正式會面大抵還是好話說盡,「統」或「合」的氛圍成為會談的基調;只不過在涉及主權上用刻意的模糊委婉地呈現了「分治」,這樣的形式對等呈現雙方的稱謂上,以及在協議簽署上只放了「日期」而不押下「年份」。雙方大體仍是和諧大過緊張,也讓促成此事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賺到了歷史定位。 從4月27日開始,代表團經過連續三天的密集協商,辜汪在1993年4月29日上午正式簽署兩岸公證書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共四項事務性協議,使得雙方在最基本的文書認證及郵件往來上有所依循。然而中國當局要的仍是「統」,汪道涵當時的談話也圍繞在三通以及經濟誘因上;辜振甫則是適當地踩了煞車,避免台灣賠上政治的獨立自主。 辜汪會談:被誇大的神話,滋養藍營「九二共識」的神主牌 然而台灣與中國之後的關係,卻也不是台灣的親中派人士講的那麼順遂。隔年3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即發生台灣人在中國遭劫殺的「千島湖事件」,震驚當時社會;而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中國在阻撓不成之餘,又製造了台海飛彈危機,這也使得二次「辜汪會談」的時間推遲,李登輝及蕭萬長內閣時期則以「戒急用忍」預防及反制。 兩位老人直至1998年10月14日至18日,才在上海、北京舉行「辜汪會晤」(非正式會談),當時的蔡英文則以學者身分隨團出訪。但北京在二次辜汪會時,在與台灣談及汪道涵訪台事宜時,仍不斷附加條件;到了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以及隔年政黨輪替後,辜汪見面的機會已是微乎其微。 辜汪這種靠個人輩分交誼,達成「黨對黨」或「國共談判」的交流形式,亦非民進黨執政時的陳水扁所喜;甚而阿扁曾喊出「大膽宣言」,要對岸領導人來金門泡茶的談話,試圖在正常國家的架構下進行雙方交流而遭中共拒絕。之後在2003年辜汪10周年,辜振甫的談話也不再提及「中國」、「統一」等字眼,而是強調相互寬容、對話與重啟對話與恢復協商。 直到2005年辜、汪分別過世,「辜汪會」終於成為歷史絕響,再也回不去了。 時值「辜汪會談」24周年的今日,兩岸之間老派的互動,早已物換星移、人事全非:穿梭兩岸的買辦階級、家族和退將取而代之,成為中共的樣板與馬前卒;執政8年的國民黨淪為「一中同表」的附庸;中國更加強硬全面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聲言封殺台灣參與WHA;NGO工作者李明哲至今仍被關押。海、陸兩會也只能跟中國隔空喊話,台灣再也不必對那段歷史過度詮釋或美化。 政治上,兩岸仍在彼此試探中尋找新的政治互動基礎而不可得;中國輕視人權與民主,和台灣顯得格格不入。經濟上,相較於1993年,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市場脫序現象頻仍,在全球分工體系逐漸喪失競爭優勢;現今的台商想著如何離開中國,而不是依附中國。 另一方面,辜振甫的太太、身兼婦聯會主委的辜嚴倬雲才在今年失去僅剩的二子辜成允,恰好在今日黨產會又排定聽證會,婦聯會更要面對「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歷史而必須做出交代;對比當年的風光,直教人不勝唏噓;而前往海基會的官網上進行網內搜尋,輸入「辜振甫」或「辜汪會談」,也搜不出什麼結果了。 撫今追昔,辜汪會談讓日後的統派歌頌了20多年,並為「九二共識」神話奠立基礎,甚而成為馬政府時期多次的「江陳會」、「王張會」、「夏張會」,以及2015年11月7日《馬習會》等高度政治互動的藍本。但在天然獨已成為台灣主流價值的世代,或許只剩下藍軍或統派仍緬懷著辜汪在政治上的剩餘價值,拿著香火持續追隨著「九二共識」這塊背離民意的神主牌,與對岸有一搭沒一搭地唱和。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陸委會-兩岸歷次會談總覽 維基百科:辜汪會談 兩岸高峰會史總整理!開啟兩岸協商大門 談辜汪到馬習會 維基百科:辜振甫 新新聞,《比一比 辜汪與馬習差在哪?》 李慶平,《參與辜汪會談的回憶》 辜振甫:相互寬容重啟兩岸溝通對話(辜汪會談10週年) 遙探「辜汪會談」:由談判理論評估其成就與含義 【2015.03.23】李光耀促辜汪會 譽為"兩岸調人" -udn tv 辜汪會談與兩岸談判 辜汪會談20週年:兩岸劃時代轉捩點 【全文】辜汪會談22週年 馬總統發表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