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台灣社會特展 看文物說故事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揭開十九世紀台灣社會面紗,台灣歷史博物館昨日起至一○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止,舉辦「舊邦維新:十九世紀台灣社會特展」,透過十九世紀影像、地圖、手稿和圖繪等,讓更多人認識十九世紀社會百態。今年適逢基督教來台宣教一百五十週年,也商借許多珍貴物品,透過文物說故事重回十九世紀。
此次展覽共分六大區塊,包括原住民、漢人、西方人等身影;十九世紀科學發明產物、地圖和船隻模型;「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包括當時的契書、諭示與文物,甚至近期捐贈入藏的林朝英自畫像和家族文物;「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帶出台灣在環球浪潮下面臨的機會和挑戰;「西方宗教在台灣」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展出宣教師手稿、照片和物品;「迎向現代社會」強調台灣人如何從清初傳統移民社會轉型。
台史博此次舉辦十九世紀台灣社會特展,展出許多珍貴的物品,如向來不輕易對外借展的台灣第一台活字印刷機、第一台手拉升降梯和宣教師馬偕手杖、印徽等,尤其活字印刷機和升降機動用大型機械從長榮中學資料館借調出來,更加不易。
台史博指出,適逢基督教來台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特展也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商借許多珍貴物品,包括當時甘為霖牧師為盲胞製作的點字工具,以及當時許多牧師為人治病的照片。